尼康單眼盛衰60年
2022/07/13
「1台相機可滿足所有拍攝領域的需求 單眼相機決定版」。這是尼康在1959年推出首款單眼相機「Nikon F」時打出的宣傳口號。在單眼相機方面,旭光學工業(現為理光圖像、RICOH IMAGING)1952年率先推出了首款日本國産35毫米單眼相機。Nikon F屬於後起之秀,由於堅固耐用,還採用了當時最新的技術,受到了全世界專業人士的追捧,成為了高檔機的代名詞。
在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上,新聞攝影師的座席被尼康相機填滿,Nikon F的成功為尼康作為國際性相機製造商獲得飛速發展提供了契機,也為單眼相機的普及奠定了基礎。
![]() |
Nikon F |
推出Nikon F的尼康作為相機製造商擁有悠久歷史。尼康的前身是1917年成立的「日本光學工業」。戰爭時期,除了生産潛水艇的潛望鏡外,該公司還製造了大和號戰列艦的大炮測距儀等光學儀器。二戰結束後的1948年,該公司通過推出小型相機「Nikon I」,轉型為相機製造商。
堅固性和耐用性是尼康相機的最大特點,在越南戰爭中,攝影師被子彈打中後,因掛在脖子上的尼康相機擋住子彈而撿回了性命,從沉沒船隻的行李中發現的相機仍然能夠使用,這些「尼康神話」一直為人稱道。尼康相機還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用於1971年的阿波羅15號,在太空領域發揮了作用。
單眼相機的結構是將被拍攝對象反射到機身內部配備的反光鏡上,通過取景器進行確認。單眼相機可在拍攝時輕鬆確定構圖,從德國企業擅長的測距儀(測距儀聯動式)相機手中奪取了市佔率。
![]() |
在單眼相機方面,佳能推出了具備自動曝光(AE)功能的「AE-1」,奧林巴斯上市了小型輕量化的「OM-1」。隨著功能越來越高,價格不斷降低,單眼相機逐漸向普通消費者普及。
進一步推動單眼相機大眾化的是相機的數位化。尼康在1999年率先推出了數位單反「D1」,開拓了新市場。實現數位化之後,相機的零部件數量減少,可輕鬆進行大量生産,面向家庭的産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市場迅速擴大。單眼相機市場規模在底片時代的最高年銷量為1980年的128萬台,數位單反相機在年銷量最高的2012年達到1620萬台,規模擴大至約13倍。
「數位相機除了和汽車領域中一樣的‘磨合’要素(零部件需要精密加工)之外,還通過商業模式上的優勢,保持了競爭力」。在2010年日本經濟産業省公佈的《産業構造願景2010》中,在日本企業的數位家電業務輸給南韓和台灣企業後,作為生存下來的日本製造業的堡壘,單眼等數位相機成為與汽車並列的令人稱讚的存在。
不過,尼康在單眼相機上的成功導致其在創新上進退兩難。從而較晚涉足目前成為相機主角的無反相機業務。無反相機不需要反射結構(反射結構需要先進光學技術),2008年松下推出了全球首款無反相機。索尼和南韓三星電子也緊隨其後推出無反相機。
單眼相機的優勢是可以根據被拍攝物體和攝影環境更換鏡頭。尼康在單眼相機上擁有60多年歷史,可更換鏡頭的種類豐富。無反相機要想採用單眼相機時代的可更換鏡頭,需要專用接收器。尼康對擁有鏡頭資産的單眼相機用戶的顧慮是其涉足無反相機較晚的一大原因。
![]() |
索尼2006年收購了柯尼卡美能達的相機業務,正式涉足數位相機市場。索尼充分利用電氣通信及圖像感測器的優勢技術,引領了無反相機市場。
2013年,索尼開發出了把「全畫幅」高端單眼相機上配備的圖像感測器用於無反相機的「α7」機型,實現了迅猛增長。據日本調查公司Techno Systems Research統計,在可更換鏡頭相機的份額(銷量)方面,索尼2020年上升到第2,僅次於佳能,尼康下滑到第3。
尼康由於數位相機市場快速萎縮及較晚涉足無反相機業務,業績惡化。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影像業務的營業損益為虧損171億日元(上財年盈利220億日元),2020財年(截至2021年3月)虧損擴大到了357億日元。
![]() |
尼康停止開發數位單反相機 |
尼康2019年11月制定了重建計劃,在日本國內關閉了2家相機相關工廠,在國外也進行裁員等結構改革。尼康還縮小了入門機型的産品陣容,把商品鎖定在市場堅挺的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領域。
尼康2018年推出了提高了攝影功能的面向專業人士和攝影愛好者的「Z7」,正式涉足無反相機。2021年推出無反相機的最高端機型「Z9」,開始反攻。尼康退出單眼相機開發,今後計劃把經營資源集中向無反相機,提高商品競爭力。
在無反相機領域,從左右畫質的圖像感測器的設計開發到生産實現一條龍的索尼處於領先。智慧手機也不斷提高畫質和性能。在「前有虎,後有狼」的嚴峻形勢下,尼康能否重新振興相機業務?知名相機廠商處於緊要關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為廣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