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積電美國工廠看半導體主導權
2022/12/19
世界最大半導體代工廠商台積電(TSMC)的美國佈局正在迎來新局面。建在西部亞利桑那州的生産基地的投資額增至當初逾3倍的400億美元。在有關半導體的中美主導權之爭日趨激化的背景下,日本經濟新聞走訪正在當地推進建設的台積電新工廠的建設現場。
在亞利桑那州首府菲尼克斯,從行政機構聚集的市中心出發,沿著高速公路驅車行駛約30分鐘,在荒野之中會出現大量起重機。這是台積電計劃製造尖端半導體的新基地。面積達到4.5平方公里,相當於95個東京巨蛋體育場。在已形成輪廓的工廠廠房周圍,運輸資材的卡車忙碌地來來往往。
![]() |
台積電的新基地(圖片遠處)矗立在「矽沙漠」之中 |
為了吸引力爭2024年啟動量産的該工廠,美國政府自川普前總統時代就傾注心血。在完工後,能夠製造成為智慧手機和伺服器大腦的「4奈米(奈米為10億分之1米)」晶片。
美國英特爾和南韓三星電子的美國工廠仍未涉足相同水準的産品。在台積電的工廠建成後,對美國來説,有助於重要技術的本國採購的強化。
台積電12月6日還透露了在相鄰地點建設更尖端的「3奈米」晶片工廠的計劃。觀察同一天舉行的設備遷入儀式,可以看出美國非常期待。不僅是州長和當地的議員,連總統拜登也親自趕赴當地。
「哪寫著美國不能在製造業再次引領全世界?我們正在證明美國可以做到」。在寫著「美國製造」的豎幅標語之前,拜登如此發出豪言壯語。
![]() |
美國政府為爭取台積電而積極奔走(12月6日,前來出席儀式的美國總統拜登) |
美國在半導體相關領域加強對華管制。10月決定嚴格限制美國企業向中國企業出口尖端製造設備,美國國民和綠卡持有者在中國半導體企業任職也納入審查對象。在削弱力爭提升本國技術的中國勢頭的同時,鞏固本國供應鏈這一戰略在政權更疊後仍未改變。
在對新工廠的期待方面,民營企業也如出一轍。蘋果首席執行官(CEO)提姆·庫克和英偉達CEO黃仁勳(Jensen Huang)等公務繁忙的美國客戶的首腦也聯袂出席儀式。
庫克針對交由台積電代工的自主開發的晶片誇耀稱,「將刻上美國産的印記」。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CEO蘇姿丰(Lisa Su)也顯示出從新工廠採購半導體的想法。
美國基地還出現了未等2024年投産就顯露出來的變化。「我剛搬過來」。記者從台積電的新基地驅車10分鐘,來到尚有區域在施工的集體住宅,在這裡的一角遇到了台積電的一名男員工。據其稱,為了進行生産準備,他被公司從台灣派到這裡工作。考慮到派駐人員和新錄用的技術人員的流入,周邊住宅正在加快建設進度。
據台積電預測,生産4奈米和3奈米産品的兩座工廠加起來,員工人數將達到4500人。構件和裝置等供應商的雇用人數預計將達到1.3萬人。當地媒體的一名記者興奮地説:「主要是吸引了台積電出資新建第2座工廠。也對建築和房地産等(當地經濟)帶來連鎖效應」。
![]() |
正在建設的工廠掛著台積電的LOGO |
不過,在當地進行大規模投資的並非只有台積電一家企業。從菲尼克斯市中心驅車向南行駛,會看到另一個有多臺起重機在施工的地塊。這裡是從40多年前就開始進軍該地區的英特爾的基地。
英特爾已於2021年3月宣佈建設兩座新工廠,目前正以2024年投産(與台積電相同)為目標進行施工。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在台積電舉行設備遷入儀式之際在推特上留言祝賀,但兩家企業勢必會展開半導體人才的爭奪。
由於這裡的的稅金和生活費比矽谷等地區低,不斷有IT(資訊技術)企業進駐,有可能會被捲入更大範圍的人才爭奪戰。
可能會面臨的另一個課題是,台積電的企業文化能否在這裡紮根。為了提高員工的技能,為開始量産做準備,台積電把在美國錄用的600名員工派到了台灣。據稱,在台灣的基地進行培訓之後,將把這些人分配到菲尼克斯的新基地。包括召集到美國的台灣工程師在內,已有超過1000人接受了與新基地運營相關的培訓。
台積電一直指出,考慮到供應鏈和人才,美國的生産「成本較高」。但台積電對中美對立和台灣發生緊急事態的警惕性提高,創始人張忠謀開始認為自由貿易幾乎已死。也有美國政府決定提供大規模補助金的原因,台積電開始對基地進行一定的分散。
美國基地的成敗,不僅關係到中美主導權的走向,可能還會影響到台積電的未來戰略。「矽沙漠(Silicon Desert)」的景色也將同時發生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佐藤浩實 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 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