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懸崖邊的日本面板産業加強中國依賴
2023/04/11
日本螢幕(JDI)4月10日發佈消息稱,將與中國大型面板企業惠科電子(HKC)在OLED面板的量産化方面展開合作。JDI將提供技術,惠科電子力爭2025年實現量産。中韓企業席捲OLED市場。JDI持續虧損,在資金實力上處於劣勢。只能通過貢獻寶貴的關鍵技術來實現量産,對中國的依賴將加強。
![]() |
JDI會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史考特-卡隆(Scott Callon)4月10日在東京都內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新工廠的投資額將達到數千億日元規模」。惠科電子將利用JDI的OLED技術,在中國國內建設工廠。JDI方面不會對工廠建設實施直接投資,而是通過派遣技術人員等方式獲得回報。
新工廠將引進可生産電視面板、被稱為8.6代的大型設備。卡隆表示「不會展開重厚長大型的投資,而是以輕資産作為目標」。計劃在日本國內新建聯合開發中心。
螢幕市場正在轉向畫質比液晶更為鮮明的OLED。調查公司英國Omdia的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OLED面板的出貨金額為426億美元,與10年前相比激增至6倍。
![]() |
尤其是在面向智慧手機的中小尺寸面板市場,液晶正在被OLED取代。在美國蘋果的iPhone和南韓三星電子的Galaxy等智慧手機的旗艦機型上,OLED的應用擴大,在大型電視和虛擬現實(VR)用小型顯示器等領域,市場也在擴大。
製造商正在形成壟斷狀態。Omdia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OLED面板市場,南韓的三星和LG顯示器、中國的京東方科技集團(BOE)等前三大企業佔據9成份額。南韓和中國企業借助積極投資擴大市佔率,産品的價格競爭也在加強。
預計JDI截至2022財年(截至2023年3月)連續9年出現最終虧損,缺乏投資餘力。計劃在主力工廠茂原工廠(千葉縣茂原市)量産OLED面板,但僅為面向智慧手錶等的小尺寸面板。由於京東方和三星等通過大規模工廠進行量産,JDI在成本競爭上無法與中韓廠商抗衡的窘境一直在持續。
「將攜手成本競爭力高的惠科電子。這是戰略合作」,JDI 的卡隆這樣強調。
惠科電子是總部位於中國深圳的面板製造商,由中國政府相關機構出資約2成。JDI透露,在以液晶為中心的面板市場,惠科電子排名世界第三。在OLED領域僅處於開發階段,此前在尋找實現量産的方法。
惠科電子對JDI擁有的製造工序簡單的OLED製造方法抱有濃厚興趣。因為有可能以比京東方和三星更低的成本量産OLED,所以作為後起之秀的惠科電子打算與JDI聯手挑戰領先企業。
熟悉顯示器産業的美國調查公司DSCC的亞洲代表田村喜男針對此次合作評價稱,「OLED的量産技術還處於發展階段。此次惠科電子和JDI的中日聯盟也有勝算」。
JDI由索尼集團、東芝和日立製作所的中小尺寸液晶顯示器業務合併後於2012年組建。由於涉足OLED面板較晚以及與中國廠商的價格競爭激化,經營持續低迷。作為起死回生的一步棋,一直在探索利用自主技術與其他公司展開合作的授權業務。
圍繞日本國産OLED業務,在日本政府主導下於2015年成立的JOLED於2023年3月底破産。JDI 將作為JOLED的救助者繼承相關業務,接收約100名技術人員。夏普也因經營危機而在2016年被併入台灣鴻海精密工業旗下,但生産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子公司業績低迷,僅少量生産OLED。曾構築一個時代的日本面板産業已被推到如不依靠海外企業就無法描繪復興戰略的懸崖邊上。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浦奈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