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終端」背後的爭奪
2013/12/12
![]() |
在影響零部件供應鏈走向的智慧手機方面,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廠商正在崛起。隨著今後零部件的通用化進程,很可能對零部件廠商的收益構成擠壓。因此,作為智慧手機的下一個主要盈利點,各電子零部件廠商已開始加緊開發面向車載、醫療器械和可穿戴式終端的零部件。
TDK將從2014年1月開始量産面向可穿戴式終端的無線通信複合部件(模組),每月將生産幾十萬個。在與智慧手機無線連接的小型模組方面,該公司通過將積體電路嵌入到基板內實現了小型化。TDK社長上斧健宏滿懷期待地表示「在小型零部件方面可以發揮我們的優勢」。
阿爾卑斯電氣將從2015年度開始量産面向可穿戴式終端螢幕的新一代觸控螢幕。計劃2014年上半年在位於日本福島縣磐城市的平工廠引進專用生産設備,最初每月生産幾萬個,之後逐漸擴大産能。該公司的目標是,爭取2015年度面向智慧手機和可穿戴式終端的零部件業務實現1000億日元的銷售額。
![]() |
可以用於「可穿戴式終端」的日本大真空公司開發的晶體振盪器 |
在可穿戴式終端方面,南韓三星電子9月份發售了手錶型終端「Galaxy gear」,其晶體振盪器和電源IC採用了日本廠商的産品。索尼2011年率先投放了可穿戴式終端,並於今年10月發售了「智慧手錶(SW2)」。智慧手機所使用的無源部件被轉用於可穿戴式終端,而日本廠商的産品也受到青睞。
高盛證券的分析師高山大樹指出「(在超小型部件方面)日本零部件廠商可以依靠自身所擅長的技術,因此將對提高盈利産生積極效果」。今後,隨著超小型且高功能的光學部件以及感應裝置等的需求不斷增加,日本電子零部件廠商的商機也有望擴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