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廠商接連「棄個人電腦」
2014/02/07
在美國微軟推出基本作業系統(OS)「Windows95」的1995年,個人電腦的全球供貨量為5900萬台。在20年左右的時間裏,個人電腦的全球供貨量增長至約6倍,成為IT設備的主力軍。
但是,隨著市場的擴大,生産變得越來越容易,台灣宏碁和中國聯想集團等廠商開始崛起,價格競爭日益激化。
2004年美國IBM決定向聯想出售個人電腦業務。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廠商美國惠普(HP)則多次實施裁員等重組,曾經握有日本國內一半以上市佔率的NEC也放棄自主發展,與聯想成立合資公司,並將主導權拱手相讓。
2010年美國蘋果發售「iPad」,平板終端開始蠶食個人電腦的需求。在新興市場國,還不等個人電腦普及,智慧手機便逐漸成為上網的主力軍。個人電腦2011年的供貨量雖然創造了3億6387萬台的新高,不過此後便持續減少,2013年比2011年減少了14%。特別是在索尼佔有優勢的面向個人的市場,下滑尤其明顯。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