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國企業在華銷售下降

2016/02/15


  據美國商會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回答2015年中國業務銷售額比上年減少的美國企業達到23%,在過去5年中為最多。尤其是在製造業,47%的企業收入下降。雖然6成美國企業仍將中國定位為重要市場,但受經濟減速和成本提高的影響,對今後擴大投資日趨持慎重態度。

 中國美國商會以在中國拓展業務的約500家企業為對象進行了調查。在中國銷售額2015年實現同比增長的企業佔55%,相比達到81%的2011年出現減少。按行業觀察實現收入增長的企業,服務産業達到65%,而汽車和機械等製造業僅為37%,明顯表現低迷。

  在盈利方面,依然有64%確保了盈利,但與2014年的73%和2011年的76%相比出現減少。

  回答中國業務的利潤率低於公司整體利潤率的企業佔35%,大幅超過「高於整體」(22%)。

 對未來保持慎重的觀點非常突出。中國人民銀行(央行)預測2016年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6.8%,但納入調查對象的美國企業的48%預測稱,「增長率將為6.25%以下」。其中,認為「在5.75%以下」的觀點也達到19%。

  關於2016年在中國的投資計劃,回答「不打算增加投資」的美國企業佔32%,在金融危機以後比例最高。回答「增加21%以上」的企業佔12%,相比超過3成的2009年大幅減少。計劃2016年增加中國業務人員規模的企業佔46%,高於「減少人員」(21%)。不過,如果僅限於製造業,則是「減少人員」(36%)高於「增加人員」(25%)。

  美國企業在華業務的業績因産業領域不同而明顯不同。大型建築機械企業卡特彼勒2015年10~12月財報顯示,由於中國基礎設施投資減速的影響,亞太地區的工程機械銷售額僅為7.8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7%。另一方面,耐吉在中國的銷售額2015年9~11月達到9.4億美元,保持增長24%的強勁勢頭。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詹姆斯·吉莫曼(James Zimmerman)分析稱,「個人消費和服務産業的美國企業表現強勁,而在(重厚長大型的)傳統産業則陷入苦戰」。同時指出「今後對中國的投資仍將持續,但可能需要更加精打細算」。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小高航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