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鉅資不用,日企求穩意識為何如此強
2019/02/12
已開發國家企業出現明顯的資金過剩。QUICK FactSet的數據顯示,日美歐上市企業手頭擁有的資金2017年度達到約470萬億日元,比10年前增加了73%。增加的原因在於企業不再像以往那樣積極把資金用於設備投資等,其中日本企業的慎重姿態尤為突出。
日本上市企業手頭資金達120萬億日元
2018年10月下旬,以山口縣為大本營的大型熱水器企業長府製作所收到了陌生的英文書信。發信人是香港的基金Argyle Street Management。該基金曾以價格過低為由反對東芝出售半導體業務。
書信中指出,相對於約1350億日元的總資産,長府製作所持有的現金和有價證券超過900億日元,比例過高。該基金要求加強增長戰略和擴大股東分紅,但這一要求與重視財務健全性的長府製作所分歧較大。
日本上市企業擁有的手頭資金達到120萬億日元,創出歷史新高,佔到總資産的13%。經濟泡沫破裂後受過度債務困擾的經歷成為根深蒂固的求穩意識。
2018年12月曾上演了未能實現的收購大戲。涉足半導體製造設備的SCREEN控股討論收購美國基金旗下的前日立國際電氣的半導體部門。該公司手頭資金充裕,但當前半導體行情低迷,SCREEN高管認為「風險過大」。面對2500億日元規模的收購額,慎重觀點佔據優勢,最後的最後取消了收購。
![]() |
日企雖然明白實現增長需要投資,但無法採取行動。如果把設備投資、研發費用和因併購而發生的「商譽」餘額這3個項目定義為增長投資,2017年度的全球企業合計為8.8萬億美元,比2007年度增加51%。但日本僅增長26%,為全球水準的一半。
日本在左右未來增長能力的研發費用方面表現遜色。美國半導體企業英偉達在10年裏使研發費用增至2.6倍。該公司具備優勢的圖像處理技術發展為支撐自動駕駛的避免相撞等核心技術。美國亞馬遜的研發費用增至28倍,超過2萬億日元。豐田的研發費用在日本最多,達到1.06萬億日元,但也只有美國谷歌母公司 Alphabet的6成。
美國2017年度的研發費用比10年前增加77%。日本僅增長17%。從佔營業收入的比例來看,10年前美國為2.1%,日本為2.2%,而如今美國為2.7%,日本為2.2%,兩國發生了逆轉。「美國重視短期收益、日本以長遠眼光追求增長」的看法已經落伍。
日企的股東分紅也處於劣勢
在防止資本效率惡化的股東分紅方面,日本企業也在世界範圍內落後。2017年度日企把凈利潤的29%用於分紅。這一比例不但比不上高達47%的美國,還低於中國的38%、印度的35%。
美國在使用必要資金的同時增加手頭資金,而日本則一味增加現金。如果不擺脫過度追求安全的做法,日本將在世界範圍內落後。數據給日本敲響了警鐘。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田中博人,寺井伸太郎,阿部真也,張勇祥,宮本岳則,野口知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