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向美國一極集中的格局發生變化

2019/04/24


        全球的大企業過去一直在美國矽谷等地設立研發中心吸收技術,但現在這種向美國一極集中的構圖正在發生變化。

    

      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WIPO)3月發佈的2018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顯示,中的華為技術約為5400件,連續2年位居首位。再次顯示出中國的技術實力正在不斷提高。

 

      印度、南韓和印度尼西亞的初創企業也出現增多。印尼的大型網約車企業Go-Jek涉足快遞和送餐業務,推進業務的多元化,逐漸成長為接近社會基礎設施的存在。

 

      但是亞洲的技術實力並非像曾經的日本那樣在各領域據均走在前頭。中國向世界供應最尖端的通信設備等産品,但是相當於通信設備大腦的半導體晶片的自給率僅為1成左右。

 

      半導體晶片製造裝置的自給率「還不到5%」(中國調查企業芯謀研究的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日本企業如果能摸清自己和亞洲新興企業的強項和弱項,從中有可能發現商機。

  

     中國政府3月出台了強化對外資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外商投資法》,促進外資進入中國。不過,正如處於中美貿易摩擦最前沿的華為技術問題所顯示的,日美的政府和企業對中國掌握核心技術抱有強烈的警惕感。

 

      在中國,汽車和通信等領域依然存在外資限制,不過外資向初創企業出資比較容易。但是如果日本企業等今後向擁有尖端技術的初創企業出資,中國政府為防止技術外流,也有採取限制措施的可能。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