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華為導致混亂持續

2019/05/20


      圍繞美國川普政府針對中國最大通信設備企業華為技術的事實上的出口禁令,混亂正在波及全世界企業。這是因為制裁舉措在發佈次日就生效,無法作出準備,同時成為限制對象産品的範圍也不明確。如果違反,外國的交易也將遭受處罰,日本企業也在慎重應對。

  

     「屬於限制對象、未獲得許可的對華為出口應立即停止」,在5月16日管制生效之後,位於華盛頓的律師事務所向客戶企業提出警告。這是因為16日以後供貨的産品將成為處罰對象。

 

   美國商務部15日宣佈,將華為納入根據《出口管理法》列舉存在安全保障方面風險的外國企業的出口管制「實體清單(Entity list,EL)」。除了位於中國的總部之外,包括日本法人在內的68家相關企業也成為對象。進入這個被稱為「黑名單」的華為相關企業,從美國出口産品之際需要商務部的許可,但美國商務部發出通知稱,申請在原則上將駁回。

 

   不過,難以區分哪些産品處於管制範圍之內。美國商務部通過一覽表對能轉用於武器的機密技術進行分類,半導體和電子零部件等包含在內。不過,從此次的出口禁止措施來看,未列入一覽表的産品也全部成為禁止出口對象。

 

   美國《出口管理法》還對外國的交易進行域外適用,但對於日本等在美國之外生産的産品的判斷也很微妙。根據市場價格,來自美國的零部件和軟體如果在25%以下,沒有美國商務部的許可也可以向華為出口,但個別情況進行嚴格判定。雖然存在計算公式,但有觀點表示「要想知道是否禁止出口,只能向美國商務部提出申請」(美國律師事務所)。

 

   有觀點認為,為了避免遭美國政府處罰的風險,選擇停止與華為交易的企業也將不在少數。美國半導體廠商的高管表示,「由於此次措施,將不得不停止供給。對中美雙方都是不幸的事情」。

 

   另一方面,熟悉企業法務的日本律師柳田一宏指出,華為的供應商「如果不能遵守交貨協議,有可能被要求支付損害賠償」。這是因為貿易戰是否成為不履行合約的免責條款仍不明朗。

 

   由於企業的混亂,美國政府也開始採取應對行動。路透社17日報導稱,美國商務部針對一部分美國産品正在討論僅限於3個月允許對華為出口的過渡措施。僅限於現有通信設備的維護用零部件等,新交易處在禁止對象之外。

 

   同樣的過渡措施存在前例。美國商務部2016年3月以中國通中興通訊(ZTE)違規向伊朗出口為由將其納入實體清單,但在半個月後允許採購一部分美國産品。負責這項工作的前助理部長Kevin Wolf(負責出口管理)解釋稱,「ZTE提出協助調查,結果暫時豁免」。

 

   截至2017年3月,中興持續被列入實體清單,但由於過渡措施,避免了對經營的巨大打擊。Kevin Wolf表示,「現政權針對華為考慮將同時推進出口管制和司法程式」,因此隨著某些交易達成,管制內容有可能改變。

 

   成為風險因素的是中美貿易談判的走向。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16日強調,「華為和貿易談判是兩回事」,但川普總統提及將加拿大司法當局逮捕的華為副董事長作為交易籌碼的可能性。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鳳山太成 華盛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