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在中國經濟減速逆風下反創投資新高

2019/06/19


      日本上市企業2018年在設備投資和併購(M&A)方面投入了約52萬億日元的資金,創下歷史新高。日本企業接連收購海外企業,零售業等為應對人手不足也增加了投資。在中國經濟減速這一逆風下,為了今後的發展優先進行了投資。分紅等對股東的回報也在進一步增加,日企的財務戰略正在從「留存」向「使用」轉變。這可能有助於資産效率和收益能力的改善。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對約3600家日本上市企業(金融和日本郵政除外)的現金流(CF)和資産、負債動向進行了分析。反映工廠及機械的獲取、銷售、併購等動向的「投資現金流」的支出額為51.6萬億日元,比上年度增長3%,連續3年創下歷史新高。投資現金額呈趨勢性增長,其水準比5年前提高了20%以上。

  

 

      投資現金流在電機、汽車、機械等製造業明顯減少,與此同時零售業等非製造業出現了增加。醫藥、化學、纖維、零售、建設、服務行業均創下歷史新高。

  

      醫藥和化學領域正開展大規模海外併購。武田藥品工業收購了愛爾蘭的夏爾(Shire),三菱化學控股旗下的太陽日酸收購了美國Praxair的部分歐洲業務。

  

      省力化投資以非製造業為核心十分活躍。大成建設強化了機器人施工等IT領域投資,軟體等無形資産保有額擴大到5年前的2.6倍。零售企業永旺導入利用觸摸面板輕鬆操作的寄存箱,同時還在中國和東南亞增加商業設施,投資現金流達到約6600億日元,是上年度的1.5倍。

  

      不可忽視的是2018年度中國經濟減速等帶來的影響,在業務活動中獲取的現金——「經營現金流」為59.5萬億日元,減少7%。儘管如此,企業仍通過積極的投資和併購,使用了經營現金流的86%。該比例較5年前上升了5個百分點。

  


      企業還擴大了對股東的回報。分紅金額達到11.4萬億日元,增長2%,獲取本公司股票(扣除出售部分後的凈額)也達到5.4萬億日元,增加了70%。投資和回報股東加在一起的支出達到68.4萬億日元,創下歷史新高,超過經營現金流約9萬億日元。使用的資金比賺來的錢還多,可以説屬於「進攻型財務」。

   

      受企業治理改革潮流的影響,投資者的目光越來越挑剔,這是因為「越來越需要不是低非效率地儲備資金,而是開展可以充實投資和回報股東的經營」(野村證券的美和卓)。從公司數量來看,「每兩家公司就有一家公司」的約1630家公司將超出經營現金流的資金用於投資和回報股東。

   

      結果,企業的「資金餘額」被踩下煞車。相反有息負債達到251萬億日元,增長近4%,手頭資金為122萬億日元,僅增長1%。扣除手頭資金的凈有息負債增長6%至129萬億日元,時隔4年出現增長。

   

      日本經濟新聞的調查顯示,日本企業計劃2019年將設備投資額增加約10%。不過,「因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性因素,投資處於容易放緩的環境」(瑞穗綜合研究所的酒井才介)。日本企業如何高效使用資金將成為決定今後收益的一大因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