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學初創企業你知道多少?
2021/05/31
日本經濟産業省2020年度的調查顯示,源自大學的初創企業在1年裏新成立了200家,創出歷史最多。累計數量超過2900家。增加率突出的是立命館大學和德島大學等日本的地方大學。這些學校正在攜手企業支援學生創業。具有自主優勢的東京工業大學等也排在前列。從初創企業的整體數量來看,東京大學等繼續佔據優勢,創業的領域正在擴大。
提供企業向學生直接發佈招聘資訊服務的初創企業ABABA在2020年10月創業。創始成員之一、立命館大學3年級學生川端航平回顧當時的情況時表示,「從熟悉一線業務的在職員工獲得指導,彌補了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 |
川端等人利用的是立命館大學2019年推出的被稱為「立命館·社會創業者支援平臺RIMIX」的機制。重點是通過委託索尼集團提供協助的項目,讓學生在創業大賽上發表成果。
由於相關措施奏效,2020年度立命館大學的創業數激增,增至上年度2.5倍。2020年4月,立命館大學以在校生和畢業生等創辦的企業為對象,成立了向創業之後的「種子期」企業出資的10億日元規模基金。在1年時間裏,向5家企業合計投資2.5億日元。
日本經濟産業省調查了利用大學的研究成果或由學生成立的初創企業,2020年度為2901家。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新成立200家,通過調查掌握的2019年度以前成立的企業為197家。因解散等原因減少62家,合計比2019年度增加335家。增加率首位是東京理科大學。
源自德島大學的初創企業比上年度增加4成。校長野地澄晴自2016年度上任起,就積極推進支援初創企業。野地校長表示,「希望推動研究人員創業,在德島地區培育新産業,建立使資金回流到大學的機制」
與地方銀行合作
德島大學為了增加收入設立了大學支援機構。該機構攜手阿波銀行,2020年成立了10億日元規模的初創企業支援基金。2020年度投資了承接生物基因編輯業務的Setsuro Tech(節郎科技)、養殖食用蟋蟀的Gryllus等利用大學研究成果的企業。
運營該基金的産學合作資本將在2021年夏季之前攜手德島大學的研究人員,成立新的實業公司。除了出資以外,還計劃擴充經營支援,例如派遣行銷和財務專家等。
發展勢頭與地方大學並駕齊驅的是具有自主優勢的大學。東京工業大學的初創企業增加3成,達到100家。
日本初創企業Jij將開發用來利用量子電腦的軟體。該公司的代表兼首席執行官(CEO)山城悠是東京工業大學特聘教授西森秀稔領導的研究室的在籍研究生。西森教授提出了從各種組合中快速找到最佳結果的「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方式。Jij與東邦燃氣公司展開業務合作,力爭創造利用量子退火的業務。
成立33億日元基金
日本的國立大學(除東京大學等4所大學之外)受監管影響,難以成立自主的風險投資機構。為了在資金方面為初創企業提供支撐,國立大學的畢業生正在成立相關公司。
![]() |
Tsubame BHB利用東京工業大學的技術開發小型製氨設備 |
Mirai創造機構於2014年成立,聯合創始人、董事金子大介表示「希望推動母校發展」。Mirai創造機構向實業企業和投資者募集資金,運營33億日元規模的基金。除了Jij之外,Mirai創造機構還投資了開發氨製造技術的Tsubame BHB等。
東京工業大學的風險企業培育和地區合作部門負責人清野千秋幹勁十足地表示,「東京工業大學具有優勢的最尖端技術的市場正在全世界擴大。還希望與海外的大學和風投機構展開合作」。
源自大學的初創企業在研究成果回饋社會和激活地區經濟等方面意義重大,但也存在課題。美國調查公司CB Insights的統計顯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獨角獸」企業在全球範圍超過600家。而日本僅為5家。日本需要構建機制,長期培育擁有潛力技術和新知識的企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泉洸希,管野宏哉,山田彩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