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加快回歸

2012/02/03


       「美國製造」回歸的勢頭越來越強。美國卡特彼勒公司計劃今年的設備投資額比去年增加5成,提高至40億美元,其中一半投資將用於美國國內的新工廠建設等領域,以加強出口。通用汽車公司(GM)和福特汽車公司等企業也已經重啟國內的大型投資。美國總統歐巴馬將回歸「美國製造」作為了總統大選的核心政策之一,並已經開始推進這項政策。
卡特彼勒在美國增産、以用於出口的礦山機
械(AP)

       卡特彼勒計劃在美國國內新建生産小型拖拉機和油壓挖掘機的工廠,目前正在進行廠址選定工作,最終結果將於近期正式確定。在該公司現有的美國工廠中,也將增加建築機械和礦山機械的産能。到去年年底,卡特彼勒的未完工訂單已經達到298億美元,處於歷史最高水準。該公司尤其從美國的出口形勢非常良好,去年的出口額已經達到200億美元,為歷史最高記錄。卡特彼勒首席執行官(CEO)道格拉斯·歐博赫曼表示,「我們必須為2012年以後的已開發國家經濟復甦和新興經濟體成長做好準備」。

       「現在是吸引製造業回歸美國的最佳時機」,美國總統歐巴馬在1月24日的國情咨文演説中作出了上述表態。他同時還表示將通過優惠稅制等舉措來扶持製造業重振雄風,此舉的意圖還在於應對外界對高居不下的失業率等問題的批評。而當前以大企業為核心的生産回歸美國本土的局面正在不斷向縱深發展。

       GM也計劃將原定51億美元的在美投資額增加至71億美元。包含美國克萊斯勒在內的3家汽車公司計劃新增雇用2萬名員工。歐巴馬政府預計,包含相關産業在內,這將增加16萬個就業機會。GM等企業回歸美國的最大理由是成本結構的變化。GM從2009年破産後開始分階段壓縮了勞動力成本。在破産前,包含被稱為「社會保障成本」的醫療費等在內,工廠員工的時薪最高已經超過80美元,而通過與工會修改勞動合同,現在的時薪已經降低至最低19美元。預計「拿最低薪金的勞動者」已經達到1成左右,而且預計今後還將進一步增加。


       這些舉措的效果已經在盈利結構中得到明顯體現。以GM為例,在破産前一半虧損出現在北美業務中。而就在去年1~9月,凈利潤已經達到42億美元。北美市場全年則創造了49億美元的凈利潤,已經成為彌補歐洲和南美市場虧損的「金庫」。

日德企業借助低工資和美元貶值積極投資

       美國以外的企業也在積極向美國投資。豐田於去年11月投入運作了位於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的新工廠,豐田的時薪低於GM,為15美元。借助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和美元貶值等有利形勢,該公司已經開始實施將美國轉變為出口基地的構想。

       豐田北美總裁稻葉良表示,「在美國,出口是非常重要的主題。我們的計劃是,將美國建成豐田最大的出口基地」。雖然現在出口量僅有每年10萬輛左右,但目前正在切實按計劃推進,同時隨著美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開始生效,將大力推進對南韓出口業務。

       去年,時隔大約20年後重啟美國生産體制的德國福斯也計劃不斷增加生産的車型。大眾汽車美國總裁喬納森·布朗寧表示,「今後將繼續在美國加大投資力度」。

       汽車等生産體制的回歸將吸引投資投向汽車相關産業。日本的森精機製作所已經將建設該公司首個海外工廠的地點選在了美國,並將於今年7月在加利福尼亞州開始生産工具機。這一舉措的主要目的是「規避匯率變動風險」,同時對日本出口形成替代。在原材料産業中,美國最大鋼鐵廠商美國鋼鐵公司則計劃將與神戶製鋼所聯合運營的俄亥俄州汽車鋼板工廠的産能增加一倍。神戶製鋼所也計劃在密西根州建設自主開發的新型高爐。

       最近約10年,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都是IT資訊技術。因此,重振製造業不但可以創造就業機會,還可以站在不同於依賴IT的角度激發創新,正因為如此,美國的重振製造業受到了很高的期待。

(杉本貴司 紐約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