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發隱形飛機意在提升對美談判籌碼

2016/04/25


  日本防衛省4月22日首次試飛了具備不易被敵方雷達探測到的國産隱形飛機的驗證機。為了開發航空自衛隊的F2戰鬥機的後續機型,獲得訂單的三菱重工在愛知和岐阜兩縣上空進行了試飛。日本國內約220家企業參加了開發,這是日本為維持和發展日本軍工産業的技術基礎的久違的大型計劃。

日本國産隱形戰機「X-2」
  「X—2」(中文翻譯為「心神」)同一日上午9點前從愛知縣營名古屋機場起飛。以時速400公里左右,在不斷提升和降低高度的同時飛行約25分鐘,最後降落于航空自衛隊的岐阜基地。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日本成為實現隱形戰機載人飛行的第4個國家。

  機身採用能吸收敵機雷達波、減少反射的材料,同時採用了不易被雷達探測到的機身形狀。能自由改變引擎的噴射角度,具備很高的運動性能。三菱重工將在5月以後向作為防衛省直屬機構的防衛裝備廳交付飛機,在2017年度之前取得隱形能力、飛行性能和操控系統等的數據,以驗證相關技術。

 日本現在服役的F2戰鬥機計劃在2028年度前後退役。日本截至2018年度的中期防衛力整備計劃表示,關於其後續機型此阿勇國産化還是國際共同開發,將在這一期間內作出判斷。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在22日的記者發佈會上表示,首次飛行「在確保所需的技術實力方面拿出了時間表,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日本純粹的國産戰機的開發非常困難,這也是實情。在防衛裝備産品開發方面,為了降低成本,國際分工成為主流。日本政府2014年4月確定了有條件允許裝備産品出口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一直在構建易於參與國際共同開發的環境。

  針對F2的後續機型,日本防衛裝備廳正以國際共同開發為核心展開討論,目前已開始與合作候選國和企業進行接觸。美國波音公司高管表示,「有興趣與日本企業展開合作」。

 但是,日本要達到在隱形技術上領先的美國等的水準是非常困難的。不過,日本之所以自主開發隱形技術,是為了獲得針對美國的談判籌碼。日本防衛省一名高官表示:「如果日本的隱形技術仍一無所有,開發將以有利於美國的條件推進」。

 自1980~90年代日美合作開發F2以來,這是日本首次正式涉足戰鬥機開發。參與當時開發的技術人員希望在退休之前留下技術基礎,同時獲得隱形等尖端技術。

  關於日本政府2017年度末開始部署的下一代戰鬥機「F35」,日本並未參與開發,三菱重工僅在國內參加了組裝。並未涉足隱形功能的部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