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企業選擇生産地不再拘泥低成本

2017/09/15


  因人工費暴漲,製造業的生産基地從已開發國家轉移到了新興市場國家。其背後存在的是成本第一觀念,希望依靠低成本生産保持競爭力。服裝行業的生産成本大部分是縫製工作等的人工費,成本第一是主流觀念。不過,在有望通過自動化技術的進步降低成本的現在,也存在重新審視生産基地的可能性。

 

  德國愛迪達決定重新啟動在德國國內的生産,將使用機器人減少手工操作。要想及時滿足消費者在設計和功能方面的需求,花很長時間從亞洲運輸完全來不及。愛迪達希望打造能應對流行趨勢變化的體制。

 

  日本迅銷也計劃在優衣庫引進能節省人力的機械,嘗試構建在更加靠近消費地的基地生産針織商品的體制。

  

  在服裝行業,即使降低生産成本,如果賣不出去也只會變為積壓庫存。為了將最新資訊用於商品開發縮短交貨期,轉移生産基地的動向正在擴大。隨著自動化和省人化的發展,生産基地的選擇範圍出現擴大。伴隨製造業的競爭力源泉從「光靠拼成本」開始逐漸變化,尋找最佳生産基地的動向或將全面擴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