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型火箭是否具備國際競爭力?

2019/01/21


      日本小型火箭「艾普斯龍(Epsilon)」4號機於1月18日成功發射。經由小型衛星的數據利用等由日本民間主導的太空商務將向前邁進。匯集固體燃料等技術的此次發射費用約為55億日元。日本力爭將發射費用壓縮至30億日元左右,但是在海外,10億日元以下的低成本競爭十分激烈。要想使日本的航太産業步入正軌,開拓需求和削減成本成為重要課題。

    

小型火箭「艾普斯龍」4號機從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發射(18日,鹿兒島縣肝付町)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于18日上午從內之浦宇宙空間觀測所(鹿兒島縣肝付町)發射了艾普斯龍4號。此次首次搭載了由民營企業和大學等機構開發的7顆小型衛星。火箭在發射70分鐘內將所有衛星分離,發射取得成功。

   

      此次發射是基於2018年11月施行的日本《宇宙活動法》,獲日本政府批准的火箭與衛星的首次發射。自2013年發射1號機以來,艾普斯龍已連續4次成功發射。日本大型運載火箭「H2A」連續34次成功發射,日本火箭技術的可信度不斷增強。

   

      艾普斯龍是JAXA與IHI的子公司IHI AEROSPACE(東京江東)開發的國産小型基礎火箭。日本政府計劃最早在2020年代上半期將火箭業務全面移交給民間,IHI就在移交對象名單之中。與 SpaceX等新興企業快速增長的美國等國相比,日本火箭業務向民間的開放大幅滯後,不過今後將向前邁進。

   

      JAXA通過此次發射完成了技術實證,今後的焦點將轉移到擴大小型衛星的訂單。

   

      JAXA的負責人將艾普斯龍比作「旅遊大巴」,日本能多大程度降低大巴的「運費」,吸引希望開展太空業務的「乘客」呢?4號機搭載了人工製造流星的企業ALE(東京港區)等機構的小型衛星。今後降低成本和提高發射頻率成為課題。

     

  

      此次的發射費用約為55億日元。火箭的部分維護作業由人工智慧(AI)負責,將此前需要42天的作業時間壓縮至1周左右。發射費用降至不到40億日元已經有了眉目,力爭2020年度之後壓縮至30億日元以下。

   


      太空相關領域的調查公司歐洲諮詢公司(Euroconsult)預計,2018~2027年,重量在500千克以下的小型衛星的市場規模累計將達7千顆。據推算,今後10年的發射數量將與截至2017年的約60年的累計發射數量相倣。作為增長性市場,全球的開發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中國的太空初創企業重慶零壹空間航太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成功發射了小型火箭。計劃2020年之前發射50次,並將發射費用控制在約5億日元。美國初創企業Rocket Lab的發射費用被認為約為5億日元。該公司擁有自己的火箭發射場。小型火箭只有提高發射頻率才合算。該公司能夠在自有發射場靈活決定發射計劃,在獲取訂單方面佔據優勢。

   

      日本也誕生了立志發射小型火箭的初創企業。星際科技(北海道大樹町)正在開發目標高度為100千米的迷你火箭「MOMO」。佳能電子等4家公司共同成立的SPACE ONE(東京港區)也在開發小型火箭,力爭2121年形成業務化。該公司正在討論建設自有發射場,和歌山縣等地成為有力的候選地點。

   

      科爾尼管理諮詢公司(A.T. Kearney)的資深分析師石田真康指出,「日本火箭業務的課題是開拓顧客。要提高發射頻率,必須獲取民間和海外的需求」。要想使日本的太空商務步入正軌,火箭開發將迎來關鍵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星正道、山田遼太郎、中島沙由香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