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探測提升日本宇宙開發競爭存在感
2019/02/22
日本「隼鳥2號」無人探測器成功在小行星「龍宮」上著陸。與遭遇故障的第一代隼鳥1號相比,著陸顯得較為順利,顯示出技術的高超和成熟。小行星探測在將來的資源開發中也將受到關注,日本借此次成功彰顯出領先世界一步的地位。在全球對太空開發的關注升溫的背景下,這將有助於提升日本的存在感。
![]() |
探測器「隼鳥2號」在小行星「龍宮」表面著陸,顯示器上顯示的在JAXA控制室鼓掌的相關人士(22日上午,相模原市) |
此次隼鳥2號最終實現在半徑3米左右的目標地點以精確定位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發射當初計劃以半徑50米的精度著陸,但由於龍宮的地形超預期險峻而改變計劃。為了在短期間內以如此高的精度著陸而改變計劃,克服了技術課題,運營團隊的能力之高值得稱讚。
在世界範圍內,美國提出月球和火星的載人探測計劃,而中國提出成為航太強國,太空開發競爭正日趨激烈。背景是由於民營企業的參加等原因,太空開始被視為正式的商業舞臺,同時安全保障方面的重要性也正在提高。
中國1月在世界上首次實現月球背面著陸。顯示太空探測技術處於很高水準。此外,中國還計劃2019年內使新的探測器在月球著陸,像隼鳥2號那樣採集岩石等帶回地球。
美國提出2026年力爭實現阿波羅宇宙飛船以來的再一次月球載人探測的計劃。還計劃建設環繞月球的宇宙太空站「深空門戶(Deep Space Gateway)」。
美國和中國之所以積極推進月球探測,是因為作為比火星等更遙遠的行星的探測和開發的基地,月球具有重要意義。如果通過開發月球表面而獲得水,利用水成功製造火箭燃料所需的氧和氫的話,火星探測等太空開發的效率和性價比將飛躍式提高。
中國將單獨推進太空開發,而美國將與歐洲和日本等的合作納入視野。關於「深空門戶」,還將與俄羅斯合作。在這些合作之中,日本也在推進於2021年度之前在月球表面以高精度讓探測器著陸的計劃。通過隼鳥1號和隼鳥2號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將有助於提高日本的存在感和競爭力。
另外,小行星將來在金屬和水等的資源開發方面也受到期待。甚至有估算認為,在大量含有金屬的小行星上,直徑1公里的小行星含有300萬噸鎳和7500噸白金等大量貴重金屬。隨著日本領跑小行星探測,在繼月球之後的未來宇宙資源開發中有望佔得先機。
日本的月球等宇宙探測進入 2000年代曾出現停滯時期。為了隼鳥2號的著陸成功有助於將來,對宇宙探測的持續穩定投資不可或缺。這將進一步提高日本的宇宙技術,還將推動宇宙産業的培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玉祥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