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艘液態氫運輸船在日本下水

2019/12/12


       川崎重工業1211日舉行了世界首艘液態氫運輸船的下水儀式。該運輸船將於2020年秋季完工。該公司攜手丸紅、J-POWER和英荷殼牌石油等,正在推進利用在澳大利亞開採的低價煤炭製造氫、然後向日本出口的計劃。2020年度將啟動使用此次的運輸船、把在澳大利亞生産的氫運到日本的驗證。

 

川崎重工液態氫運輸船「SUISO FRONTIER」下水儀式(11日,神戶市中央區)

 

       11日,在川崎重工的神戶工廠舉行下水儀式,包括澳大利亞駐日大使Richard Court和豐田會長內山田竹志等相關人士在內,總計約4000人出席。運輸船定名為「SUISO FRONTIER」號,長116米,今後將安裝儲存氫的儲存罐等。氫冷卻至攝氏零下253度加以液化後,體積可壓縮至氣態氫的八百分之一,能夠大量運輸。

 

       氫過去被用作火箭的推進燃料等,目前用途正在擴大。豐田10月發佈了採用氫的燃料電池車(FCV)「未來」(MIRAI)的新車型。日本國內最大石油經銷商JXTG控股在橫濱市的基地以液化石油氣(LPG)為原料生産氫,在全日本41處加氫站向燃料電池車供應氫。

 

       調查公司富士經濟估算稱,2030年度的氫能相關市場將達到4085億日元,是2018年度的50倍以上。氫燃燒時不排放二氧化碳,作為實現低碳社會的王牌而日漸受到期待。在中東局勢緊張的情況下,依賴化石燃料的風險浮出水面,這也是氫能受關注的背景之一。

 

       課題是成本。目前使用液化天然氣(LNG)和煤炭發電的成本大幅低於氫能發電。要實現與LNG基本相同的成本競爭力,關鍵在於建立國際供應鏈和實現大量運輸。川崎重工力爭2030年前後實現商用化,還計劃推進大型船的開發。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