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條塊化」,企業被迫調整戰略
2023/04/03
日本將啟動尖端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在加強對抗中國姿態的美國要求下,日本保持了一致步調,荷蘭也將同樣。經濟的條塊化日益明顯,企業將被迫重新調整戰略,分裂的成本成為增長負擔這一隱憂也將加劇。
日本經濟産業相西村康稔3月31日表示將強化管制。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毛寧隨即在記者會上反駁稱,「將經貿和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為破壞全球産供鏈穩定,只會損人害己」。無論中國方面是否採取反制措施,預計以往那樣的貿易都將變得困難。
從日本加強出口管制的23個品類來看,受影響的日本國內企業可能達到10家左右。Tokyo Electron、SCREEN控股和尼康等可能成為對象。
「影響有限」?
日本政府表示鎖定為最尖端産品,「整體影響有限」。企業將加快資訊收集和評估。
日本國內最大半導體設備企業Tokyo Electron的成膜和清洗等多個工序的製造設備被認為屬於管制對象,表示「作為一家企業,無權對地緣政治案例和管制發表評論。將確認管制內容,並妥善加以應對」。涉足清洗設備的SCREEN控股的公關負責人表示,「將詳細分析內容,獲取經濟産業省的指導」。
![]() |
生産面向尖端産品的光刻設備的尼康表示,「正在詳細分析影響,但將按照已確定的規則進行交易」。據悉,疑似被納入管制範圍的尼康「氟化氬(ArF)浸沒式光刻設備」在2022年度共銷售5台,其中至少有1台銷往中國。
Lasertec製造的支援極紫外線(EUV)光刻技術的檢測設備也屬於出口管制對象。該公司表示「存在如何適用等尚不明朗之處,將通過收集相關省廳和行業團體等的資訊予以應對」。
中美主導權之爭愈演愈烈,日本各企業難以預測業務的前景,這一點如出一轍。
此前,兩個大國之間的對立也以兩國間競爭為主。美國在川普前政府時期,對中國2015年公佈的半導體等産業政策《中國製造2025》産生警惕感,在高速通信標準「5G」等高科技領域推進了與中國脫鉤。
2018年將中國的半導體存儲晶片DRAM製造商福建晉華積體電路(JHICC)列入事實上採取禁運措施的實體清單。2019年將華為技術列入清單。2020年半導體代工廠商中芯國際 (SMIC)也被列入清單。
這種趨勢如今正在進入美國主導的西方陣營構建中國包圍網這一新局面。
荷蘭也將實施管制措施
美國2022年10月針對用於製造超級電腦和人工智慧(AI)的尖端半導體所需的設備和技術,事實上禁止了對中國出口。此外,一直敦促在半導體製造設備領域具有優勢的日本和荷蘭跟進。
此次日本宣佈加強23品類尖端産品的出口管制,是與美國保持一致步調的舉動。荷蘭也透露了增加管制品類的方針,計劃在夏季之前實施。
在經歷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之後,美國提出重新構建供應鏈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正在加緊構建包括同盟國和友好國家在內的框架。如果這一趨勢加速,對企業活動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將難以避免。
![]() |
(Reuters) |
截至目前,美國2022年10月實施的管制已投下陰影。各國的貿易統計等顯示,從2022年10~12月半導體設備的對中國出口額來看,日本比上年同期減少16%,美國減少50%。而從對中國以外的出口額來看,日本增長26%,美國增長10%,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還面臨中國對此次出口管制採取反制措施的風險。不僅是目前管制的影響,各企業還有可能被迫重新評估長期經營戰略。
分裂加深,圍繞尖端産品的脫鉤加劇這一趨勢今後持續下去的可能性很大。為了確保盈利,是否維持不受限制的通用産品等業務等,今後也面臨艱難判斷的局面將增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