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出口將給日本防衛産業帶來量産效應
2014/03/13
日本正在推進的國際共同開發和
將討論出口的裝備産品
|
海外對日本出口的關注很高。關於新明和工業公司生産的海上自衛隊救援飛艇「US—2」,日本政府正研討向印度出口。而三菱重工和川崎重工建造的潛艦搭載了高性能感測器和航行系統,澳大利亞政府表示了興趣。此外,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的最先進隱形戰鬥機「F35」的零部件中,IHI計劃生産的引擎零部件等也將成為出口的候選。
製造飛行員應急逃生裝置等的大賽璐(DAICEL)正通過三菱重工等向航空自衛隊提供産品。同時也獲得了來自海外的洽購,因此表示「如果迎來出口和與海外的共同開發機會,會積極加以討論」。另一方面,防衛相關技術的開發週期很長,該公司稱「不會很快發生明顯變化」,顯示出冷靜對待的姿態。
日本國內防衛産業市場在整體上每年為1萬5000億日元左右。日本最大企業三菱重工在3000億日元左右,僅為美國波音和洛克希德等的十分之一左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日本國內防衛産業市場在整體上每年為1萬5000億日元左右。日本最大企業三菱重工在3000億日元左右,僅為美國波音和洛克希德等的十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