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持新技術的美企新冠疫苗值得期待嗎?
2020/11/18
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採用「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簡稱mRNA)」這一新技術的疫苗在開發衝刺階段接連顯示出很高的有效性。美國新興藥企Moderna和大型藥企輝瑞(Pfizer)的疫苗的有效性最近都達到了超過90%的較高數值。mRNA還能應用於預防其他傳染病和癌症治療。在抗擊新冠的過程中大力實施的研究開發正在促進醫療的革新。
![]() |
新冠疫苗構想圖 |
「我們將會幫助全球結束新冠疫情大流行」,Moderna首席執行官(CEO)史帝芬·班塞爾(Stephane Bancel)16日在一份聲明中這樣豪言壯語。原因是該公司正在開發的mRNA疫苗顯示出具有94.5%的有效性,超過了輝瑞採用同一技術的疫苗(90%以上)。
兩家公司的疫苗利用mRNA對基因産生作用的性質,在人體內製作出新冠病毒的蛋白質。然後,由免疫細胞捕捉並記憶這種蛋白質,在真正的病毒入侵時迅速將其排除,防止人體感染病毒。
![]() |
這種機制和流感等使用的普通疫苗完全不同。普通疫苗使用雞蛋等動物細胞來培養病毒,在去除病原性後加以使用。生産這類疫苗時必須使用嚴密的設備來處理病毒,需要花費的時間也較長。而使用mRNA的優點是只要清楚基因排序,就能快速而安全地製造出疫苗。
Moderna以及與輝瑞合作的德國BioNTech均為2000年代後半期創立的新興企業,但兩家企業都在使用RNA的藥物開發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業績經驗。可以説,在此次應對新冠疫情中,這兩家企業掌握的疫苗界前所未有的技術迅速引起矚目。德國CureVac也在開發mRNA疫苗。
如果用於預防新冠病毒的mRNA疫苗走向實用化,此次培育的技術轉用於其他醫療領域的難度也會降低。在日本國內開發疫苗等RNA藥品的NanoCarrier的董事秋永士朗表示「這種疫苗可以應用於所有傳染病。mRNA有可能成為疫苗行業的遊戲規則改變者」。
例如,除了可以應對流感等已有傳染病之外,可以在新的流行病暴發時,在短時間內製作出疫苗。借助mRNA技術對人類細胞産生作用的機制,還將實現提高針對癌細胞的免疫力的治療。
預防效果的持續性成為課題
存在的課題是能否在投入實用後仍顯示出與臨床試驗獲得的同樣的有效性。Moderna表示,在參與臨床試驗的人員中,獲取有效性數據的人員除了老年人以外,還有拉美裔、拉丁裔、黑人、亞裔,涉及人種十分廣泛。該公司認為,疫苗有望在很多國家獲得與美國同樣的效果。
但兩家企業公佈的90%以上有效性只是基於有限數據的「暫定值」。都僅僅以臨床試驗參與者中感染新冠的約90人為對象,分析了有多少人實際使用了疫苗。如果總體人數增加,即便是接種者,感染率也有可能提高。這樣一來,有效性就會低於目前的數值。
另外,有效性評估是在使用疫苗所需量後的7日到2周間實施的,並未間隔過長時間。有看法指出,如果使用疫苗6個月之後再調查預防效果的話,有效性可能會低於50%。日本國內的一名疫苗研究人員稱「真正的驗證才剛剛開始。至少需要觀察半年到一年以上」。
完善供應體制也並非易事。輝瑞的疫苗在運輸和長期保存時,必須置於零下攝氏80度的環境中,而Moderna的疫苗必須置於零下攝氏20度的環境中。當溫度要達到零下80攝氏度時,必須進行特殊的低溫運輸,很難在缺乏設備的醫院和新興國家等使用。
中俄及英國阿斯利康的疫苗為不同類型
日本政府已經與輝瑞就2021年6月之前向日本供應1億2000萬劑(每人需接種兩次,相當於6000萬人份)、與Moderna就2021年9月之前供應5000萬劑(2500萬人份)新冠疫苗分別達成協定。日本國內缺少可以製造mRNA疫苗的設備,所有疫苗全部依賴進口。在管理困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和各個都道府縣需要加緊討論疫苗運輸和接種的計劃。
日本政府還計劃接受英國阿斯利康供應的1億2000萬劑(6000萬人份)新冠疫苗。該公司採用的是稱為「病毒載體」(Virus Vector)、與mRNA不同的新技術。病毒載體是通過以區別於新冠病毒的病毒為「運送媒介」,在人體內放入新冠病毒基因來促使免疫反應。
這種疫苗剛剛作為伊波拉出血熱疫苗投入使用,需要花費時間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評估。一方面,該疫苗被認為可以運用10攝氏度以下左右的現有疫苗運輸體系。俄羅斯和中國也正在開發同一類型的疫苗。阿斯利康的疫苗也進入了衝刺階段,估計最早將於年內公佈有效性數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尖端醫療編輯 高田倫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