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人腦的半導體問世了
2014/08/11
![]() |
模倣人類大腦的神經回路而開發的半導體(IBM提供) |
IBM的日美研究所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團隊試製了一種具有模擬神經細胞與突觸之間電路的半導體晶片。可以模倣100萬個神經細胞和2億5600萬個突觸的運作。
研究團隊利用試製的半導體晶片,成功完成了對人物圖像等的識別工作。同時發現耗電量極低,只需70毫瓦。
被譽為「電腦之父」的數學家馮·紐曼於1946年提出電腦構想。之後的電腦都採取根據事先存儲的程式,逐步執行命令的模式。這種電腦被稱為「紐曼型」。從設想提出直到如今,所有的電腦都採用了紐曼型。不過,對半導體進行微細加工,以提升電腦處理速度這一傳統方式在加工技術方面正在趨近極限。
IBM為了突破極限,除了模擬大腦之外,還應用了量子力學的原理,一直在致力於研究被稱為「非紐曼型」的新一代半導體。IBM認為這次的成果是對約10年研究的重大總結,認為將來有望開發出以扭扣電池驅動的郵票大小的超級電腦。
IBM的研究團隊認為,如果將已開發出來的晶片大量組合在一起,就能構建擁有數千億個突觸的系統。IBM於7月宣佈,在今後5年裏投資30億美元,以開發新一代半導體。除了模擬大腦的半導體以及革新此前的微細加工技術之外,還致力於利用碳奈米管等新材料。力爭應用於對大數據進行分析的高性能電腦等。
此項研究由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提供了5300萬美元援助。該局為負責網際網路開發援助等的美國政府科研援助機構。
(川合智之 華盛頓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