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然科學領域諾獎獲得者達19人
2014/10/08
![]() |
2001年,從事催化劑研究的野依良治獲得化學獎。2002年,田中耕一憑藉蛋白質分析方法獲化學獎,而小柴昌俊憑藉基本粒子研究獲物理學獎,兩位日本人首次同時獲獎。
在諾貝爾獎的評獎方面,自研究者取得研究成果至最終獲獎,一般存在以10年為單位的時間間隔。日本在戰後保持高速增長、並積極推動自然科學領域研究,因此而受益的1980~90年代的日本企業和大學的研究成果至此相繼獲得了積極評價。
![]() |
2010年,開發出藥品和液晶材料等多種工業物質合成方法的根岸英一、鈴木章同時獲得化學獎。有機合成領域也被視為日本的看家本領,因此在日本人獲得的諾貝爾獎中,化學獎最多。
2012年,醫學領域的劃時代研究成為了獲獎對象。從事iPS細胞研究的山中伸彌獲得了生理學與醫學獎。隨後便是今年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等三人的同時獲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