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團隊開發出用微小膠囊傳輸抗癌藥技術

2015/10/12


      日本京都藥科大學和北海道大學的研究團隊分別開發出了僅向癌細胞注入抗癌藥的DDS(Drug Delivery System,藥物傳輸系統)技術。癌組織與正常組織相比,血管縫隙更多,如果向血管注入由脂質膜構成的微小膠囊,很多將流入癌細胞。可封入效果強的藥,集中注入癌細胞內。正常細胞則不受損害,將減少副作用。上述成果日前在名古屋市舉行的日本癌症學會上被發表。

  京都藥科大學的浜進講師等人利用被稱為「脂質體(liposome)「的脂質物構成的膜包裹抗癌藥,在附加特殊的蛋白質片段後製成了膠囊。

  膠囊的一部分附著在癌細胞膜上之後會分解,膠囊會被損壞,於是藥物將被注入細胞內。

  在膠囊內加入綠色的螢光色素,通過人類肺癌的培養細胞進行了試驗。結果發現在膠囊接觸細胞後,色素在30秒~1分鐘以內進入細胞。今後將通過小鼠進行試驗。

  此外,北海道大學的尾崎倫孝教授等人在膠囊表面附加了2種蛋白質片段。1種蛋白質片段可刺激細胞膜,有助於膠囊穿過膜。在進入細胞之後,另一種蛋白質片段會感知環境的變化,改變形狀,然後分解膠囊釋放藥物。

  向膠囊注入帶有螢光物質的抗體、注入癌的培養細胞之後,在15分鐘內,95.8%被運送至細胞內。加入使微小癌細胞發光的物質,還可應用於早期診斷。力爭5年之內啟動臨床研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