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者稱弄清果蠅傳遞「求愛」資訊機制

2018/04/17


      日本名古屋大學的上川內Azusa教授(神經科學)等人的研究團隊在4月17日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成果稱,對於雄性果蠅求愛時發出的振翅音節奏,弄清了雌性果蠅進行分辨時的大腦機制。該團隊表示,「希望(研究成果)有助於弄清人類識別聲音的機制」。

        

 

    雄性果蠅在求愛之際會振動一側的翅膀,發出被稱為「求愛歌」的振翅音。該聲音通過空氣的振動傳遞至雌性的觸角,使之振動,然後通過神經細胞傳輸至大腦。

 

    該團隊發現,處在聲音傳遞通道上的名為「AMMC—B1」的神經細胞遇到「求愛歌」相同節奏的聲音會積極産生反應,另一方面,對於更快速的節奏,則幾乎不産生反應。

 

    這種細胞被認為如果受到具有抑制大腦興奮等作用的神經傳導物質「GABA」的影響,對於較快節奏將不容易産生反應。因此,研究團隊培育了難以釋放GABA的雌性果蠅,並實施了讓其聽振翅音的實驗。

  

    據稱,將切除翅膀的雄性和雌性果蠅一同放入小容器,通過音箱播放比「求愛歌」更快節奏的聲音,正常的雌性基本上不會接受雄性,但被抑制GABA作用的雌性果蠅有2~4成接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