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決定了人與黑猩猩的不同?

2018/12/20


       人類究竟是怎樣的一種生物,這是科學家非常想探明的一大謎團。在與人類最接近的黑猩猩等類人猿的行為調查研究之外,2000年代又有了比較基因的新方法。在這個領域,日本的貢獻很多,最近又調查了大腦中基因的作用,更進一步接近了人類的秘密。

 

       人類和黑猩猩的全部遺傳資訊約有98.8%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有1.2%。但是,二者的社會生活形態和行為模式卻大相徑庭。這是為什麼呢?

 

       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生命創成研究中心、京都大學、新潟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等的研究小組認為大腦是決定人類和黑猩猩之間巨大差異的關鍵器官。人類大腦的重量的是1.4千克,約為黑猩猩的3.5倍,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的數量為140億個,是黑猩猩的1.8倍。

 

 

       生命創成研究中心的特任準教授鄉康廣在20188月發表了成果,他回顧稱,「不確信能在多大程度上明確人類與黑猩猩的差別。最終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結果,我很驚訝 。」

 

       大腦的研究很困難,幾乎無從下手。研究團隊在非常嚴謹的手續之後,在6個人類、6只黑猩猩、2只大猩猩、1只長臂猿自然死亡後馬上採集腦組織,研究其中包含的RNA(核糖核酸)的種類和數量。根據這一資訊可以推測何種基因在大腦的哪個區域活動。

 

       分析結果顯示,人類大腦中特殊活動的基因共計1851個,黑猩猩為240個,前者約為後者的7.7倍。從分擔功能的區域來看,在決定軀體動作的「運動前區」(premotor area)、與記憶形成和空間學習相關的「海馬體」等,人類的基因活躍工作的情形尤為顯著。鄉康廣解釋稱,這一結果「或許探究到了形成人類特質的顯著變化」。

 

       人類和黑猩猩大約在500~700萬年前由共同的祖先開始分別進化。科學家們一直在進行研究,試圖通過調查同為靈長類的夥伴的行為及各種能力來發現不同之處,弄清「人類是什麼」。這些研究産生了許多成果。

 


       人類在動物中恐怕是最有想像力的,語言能力也很高。例如,如果看到「紅」這個字,我們就會聯想到紅色。父母用語言來進行教育,提高孩子的能力。

 

       另一方面,黑猩猩可以説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能考慮到眼前的情況。即使孩子第一次看到樹上的果實,父母也只能通過自己吃來進行示範,無法告訴孩子這是可以摘下來吃的。其他方面黑猩猩也跟人類有諸多不同,包括不能像人類那樣稱讚別人,或者幫助別人、認同別人。

 

       二者集結團體的方法也不同。人類創造了家庭這個最小單位的集體,家庭成員聚在一起形成共同體。黑猩猩則沒有家庭,只有群體。群體中的雄性與沒有血緣關係的雌性們自由交配繁衍子孫。出生的孩子如果是雄性的話就留在群體中,如果是雌性就要離開群體。

 

       黑猩猩也有優於人類的能力。其中一個例子是瞬間的認知和記憶力。京都大學特別教授松澤哲郎表示,在電視畫面上短暫地顯示數字、然後按順序指出較小數字的實驗中,黑猩猩顯示出比人類更快速準確地回答的能力。

 

松澤哲郎與黑猩猩「Ai」(資料圖,由松澤哲郎提供)

 

       在行為等比較研究的不斷積累過程中,日本的研究者一直在做貢獻。松澤研究黑猩猩已經約有40年,他表示「我覺得人類和黑猩猩運用智慧的方式、大腦的結構是不同的」。

 

       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又有了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新研究手法。在國際合作進行的人類基因組解讀工作將於2003年完成之際,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于2002年發表了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組的比較結果。而此次的研究進一步通過解析腦內的基因取得了新的成果。

 

       研究生物的行為、能力等與基因的關係並不簡單。通過對基因進行操作來明確與行為的關係的實驗很難,以人類和黑猩猩為對象的研究更加困難。松澤表示,「如果僅僅調查遺傳性的差異,可能無法完全展現人類的特質」。似乎有必要加強迄今為止的密切調查黑猩猩行為的手法以及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比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藤井寬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