隼鳥2號的「龍宮」冒險之旅

2019/02/22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2月22日宣佈無人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著陸小行星「龍宮」。此次實現了極高精度的著陸,令項目團隊為之振奮。但事實上此次探測之旅意外不斷、充滿艱難。

 

   

      「龍宮」是距離地球約3億公里的小行星。當隼鳥2號抵達「龍宮」周圍目標位置時,看到的是超乎想像的景象。巨大的岩石重疊交錯,長長的陰影散發著瘆人的氣氛。「龍宮」是保留著太陽系在46億年前誕生時痕跡的「時間膠囊」。「必須想盡辦法實現著陸,將有助於探究生命誕生之謎的岩石碎片帶回地球」——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將通過隼鳥2號傳回的圖像、影像以及JAXA項目負責人津田雄一等人的講述來回顧此番冒險之旅。

  

53張「龍宮」的照片連接而成的動圖(隼鳥2號於2018年6月至9月間拍攝,JAXA提供)

  

      ■ 隼鳥2號雖然未出現像1號當時那樣令人捏一把汗的情形

   

      隼鳥2號與小行星「龍宮」的距離已經雖短到比地球到月球還近的距離。項目負責人津田雄一表示「既樂觀又緊張。即便沒有捏一把汗的場面,也希望大家關注隼鳥2號。」(2018年4月,津田接受單獨採訪時)

     

隼鳥2號著陸「龍宮」的構想圖(JAXA提供)

   

      ■ 「咦!感覺‘龍宮’有稜角」

   

      隼鳥2號的攝像頭拍攝下了小行星「龍宮」的形態。大小如同一個點。原本推定「幾乎為球形」,但是率領隼鳥2號探測任務的吉川真表示「感覺有點稜角。不拍攝更清晰的圖像無法確認。」(2018年6月13日)

 


 

隼鳥2號拍攝的「龍宮」圖像(2018年6月13日,JAXA等提供)

   

      ■ 「相當於從日本瞄準位於巴西的標靶的距離」

  

      隼鳥2號距離龍宮還有750公里。將隼鳥2號送上「龍宮」的精度相當於「從日本瞄準位於巴西的6釐米大小的標靶」(吉川,2018年6月14日)

  

      ■ 「沒有外星人所以沒問題」

   

      津田:「有人問我前往‘龍宮’是不是很恐怖?我回答説不會有‘龍宮星人’的,所以沒問題。只要謹慎的去做就行。」(2018年6月23日)

  

      ■ 「著陸不是件輕鬆的事」

  

      JAXA一度宣佈隼鳥2號將於2018年6月27日抵達「龍宮」。項目團隊表示「龍宮表面散佈著許多坑洼和岩塊」尋找著陸地點可能會十分困難。」(2018年6月25日)

        

隼鳥2號拍到的「龍宮」自轉圖像(JAXA等提供)

    

負責隼鳥2號項目的控制中心(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

 

      ■ 「神並不仁慈」

    

      隼鳥2號終於抵達了距離龍宮只有20公里的目標地點。津田稱「站在了人類從未涉足的宇宙科學探測的入口」、「真的很開心,今天很想舉起雙手歡呼慶祝一下」。

   

      然而,這時發現等待著隼鳥2號的是「(龍宮)出乎意料的外形」,赤道附近像陀螺一般鼓起,表面散佈著許多像火山口一樣的坑洼和岩塊。(2018年6月27日)

   


      ■ 「為什麼會有巨大的岩石呢?」

   

      隼鳥2號抵達「龍宮」目標位置後,首次看到了「龍宮」的全貌。其表面非常暗,上面還有直徑達130米的巨大岩塊。散佈岩塊的地點超過100處。項目團隊表示「‘龍宮’很小,卻散佈著巨大的岩塊」。(2018年7月19日)

   

根據觀測數據繪製的「龍宮」形狀模型(JAXA等提供)

  

      ■ 「沒有水。令人意外」

  

      隼鳥2號對「龍宮」表面90%以上的地方進行了觀測,但並未發現含有水分的礦物。項目團隊稱「沒有發現水,這點令人意外」。(2018年8月2日)

     

在高度約1000米出拍攝的「龍宮」表面(2018年8月7日,JAXA等提供)

    

      ■ 「探測從未涉足的天體或許就是這樣」

  

      JAXA宣佈隼鳥2號將於2018年10月下旬在「龍宮」的赤道附近首次著陸。津田表示,「地形令人不放心。探測從未涉足的天體就是這樣吧」。(2018年8月23日)

 


      ■ 「著陸仍面存在障礙」

 

      隼鳥2號投放了2台探測機器人。津田表示,「‘龍宮’表面凹凸不平。隼鳥2號的著陸仍存在障礙」。(2018年9月21日)

      

隼鳥2號投下的探測機器人拍攝的「龍宮」表面的圖像(2018年9月23日,JAXA等提供)

    

      ■ 「帶來巨大的自信」

  

      探測機器人在「龍宮」著陸。津田表示「探測機器人的著陸連續2次取得成功,這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自信。‘龍宮’的地形凹凸不平,但為實現隼鳥2號的著陸,希望穩步推進運作」。他給大家加油鼓勁。(2018年10月3日)

 

著陸路演時,在距離「龍宮」表面約20米的地點連續拍攝的圖像(2018年10月25日,JAXA提供)

        

      ■ 「‘龍宮’已顯露鋒芒」

  

      「著陸將延期至2019年1月下旬以後」。JAXA突然宣佈了這樣的消息。隼鳥2號在「龍宮」著陸原定於2018年10月下旬。出席記者會的津田表示「能著陸的平坦地點一處也沒有。‘龍宮’已顯露鋒芒。這樣下去將面臨困難」。(2018年10月11日)

   

「龍宮」表面佈滿了岩石(2018年10月20日,JAXA提供)

    


      ■ 對於「誤差15.4米」的不安增強

   

      適合著陸的候選地點達到100米見方這一期待落空,能安全著陸的面積僅為直徑20米的範圍。2018年10月25日,隼鳥2號瞄準候選地點,投下了成為著陸標記的球型裝置「目標識別器(target marker)」,但結果與中心偏離了15.4米。大家對著陸越來越感到不安。(2018年10月25日)

   

隼鳥2號著陸候選地附近拍攝的圖像,幾乎沒有平坦之處(JAXA等提供)

 

      ■ 「完全沒有放棄」

  

      不能因為「龍宮」的險峻地形而止步不前。津田表示「無論如何都要力爭使其著陸並返回」(2018年11月19日,單獨採訪)

  

      ■ 「不允許失敗」

   

      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2018年12月19日將項目負責人吉川真選為2018年在全球受關注的十大人物。在10多年裏參與隼鳥2號計劃。在全世界都在關注隼鳥2號前景的背景下,「著陸必須取得成功」(吉川,2018年12月19日)

      

      ■ 「不知道相信哪一處為好」

  

      JAXA於2019年1月8日宣佈力爭在2月18日的一週著陸。是「寬闊但有岩石散佈的地點」,還是「狹小但岩石也小的地點」?候選地在那時仍難以鎖定為1處。針對選擇2處中的哪一處,一度出現混亂。「目前還不清楚相信哪一處的地形為好」,對於終極的二選一,JAXA的研究總主管久保田孝透露了內心想法。

   

著陸「龍宮」的候選地(JAXA提供)

  

      ■  進入「龍宮支配的世界」
  

      「2月22日著陸」。隼鳥2號從地球出發已經4年。從抵達「龍宮」周圍目標位置到實施著陸,隼鳥2號用了約8個月時間。這一時刻終於到了。隼鳥2號靠近「龍宮」,歡聲響起。在歡聲中,項目小組的1個人喃喃自語道「終於將進入龍宮支配的世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科學技術部 加藤宏志,製作:照片部 松本勇,寺澤將幸,動畫製作:設計編輯部 久保庭華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