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IT大企業的日本如何推進AI戰略?
2019/04/23
日本政府正在推進人工智慧(AI)對策。2018年匯總了使用人工智慧時的7項原則草案。其目的是在2019年6月在大阪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之前,倡導保護個人資訊等,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草案的關鍵詞是「以人為本」。實際上,歐洲也在有關人工智慧的戰略上使用完全相同的用詞。沒有中美那樣的大型IT企業的日歐正在保持一致步調。
![]() |
美國4大IT企業「GAFA」 |
今年1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人工智慧專家會議在美國波士頓舉行。作為日本代表出席會議的東京大學教授須藤修感到很驚訝,因為很多歐洲人工智慧相關人士都表示「日本的人工智慧原則很有吸引力。非常希望展開合作」。須藤去年作為日本政府的「以人為本的人工智慧社會原則研討會議」的主席參與了7項原則草案的制定。
在人工智慧的開發領域領跑世界的是美國和中國。美國擁有被稱為「GAFA」的谷歌、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等4大IT巨頭,而中國擁有百度、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等「BAT」。
GAFA和BAT通過服務獲得大量的個人資訊。不僅是姓名、性別和年齡,還掌握用戶各自的愛好、搜索什麼內容或購買哪些商品。通過將詳細的數據輸入人工智慧,使之進行機器學習,能夠分析出「35歲~39歲男性、閱讀○○部落格的階層對這類廣告作出反應並購買商品」等內容。
越是擁有能鎖定到個人的詳細數據,人工智慧的準確度越會提高。中美IT巨頭在網際網路服務領域明顯領先,擁有的大數據品質和數量俱佳。因而這些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也有著非常高的競爭力。
美國沒有關於人工智慧開發的限制。中國則在2015年發表的《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了在國家主導下發展人工智慧的目標。日歐都有一種危機感,即照目前這樣下去,大數據將被GAFA和BAT掌握,自己將在人工智慧時代的增長中落後。
![]() |
安倍與梅克爾在會談前握手(2月4日,首相官邸) |
2月,德國總理梅克爾訪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了會談。梅克爾問安倍,「該如何避免中國的法律被應用、數據被活用的局面?」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于2018年12月發佈了《人工智慧道德準則草案》,2019年4月正式決定。該草案提倡「以人為本(Human-centric)」,強調稱力爭實現「可信賴的人工智慧」。日本政府內部有聲音稱該草案「參考了日本的7項原則草案」。
![]() |
歐盟委員會和日本政府提倡的人工智慧原則都有「以人為本」的關鍵詞 |
如果人工智慧根據過於詳細的個人資訊作出判斷,有可能産生侵犯人權和歧視問題。日歐保持一致步調的「以人為本」包含的目的是,要由人類監督人工智慧的判斷,防止無序的人工智慧開發和使用。
![]() |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表示,「除了製造業強大這一點之外,日本還與歐洲共用基本價值觀。‘以人為本’的出發點是對人工智慧技術失控的擔憂,但由於對個人資訊保護的思維等相似,日歐能展開合作」。歐盟2018年5月施行了原則上禁止個人數據流向區域外的《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但日本被認定為具有和歐盟相媲美的個人資訊保護規定,進入2019年後被排除在限制對象之外。
相對於在數據收集和人工智慧開發方面領先其他國家的中美兩國,日歐的立場是強調倫理層面的危險性,試圖施加一定的限制。正因為日歐都是在IT領域起步大幅落後的國家,歐洲也有著向日本發出合作信號的一面。今年的G20峰會由日本擔任主席國,也將大量聚集在數據獲取方面落後於中美的國家。日本將和歐洲一起攜手這些國家,力爭制定國際規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