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行星探測領跑世界
2019/07/12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探測器「隼鳥2號」於7月11日在小行星「龍宮」上成功完成第2次著陸,並被認為在世界範圍內首次採集了地下的樣本。日本在有限的預算下,瞄準了小行星探測這一特定領域,但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領先地位。這將有助於在展開國際合作的月球探測計劃等世界太空開發領域提高日本的存在感。
![]() |
「隼鳥2號」在完成著陸後不久拍攝的「龍宮」的照片(推測高度為不到100米,中央黑色陰影部分被認為是著陸地點,圖片由JAXA和東大等提供) |
繼第1次著陸之後,此次在極為狹小的目標地點著陸。結果成功實現了第2次精確定位著陸。
此次顯示出的技術實力和可靠性之高還將對正在明顯改變的世界太空開發的勢力版圖産生影響。在世界的太空開發領域,瞄準月球和火星等天體的項目被迅速推進。中國成功完成了無人探測器的月背著陸,猛追處於領先地位的美國和俄羅斯。美國宇宙初創企業的SpaceX則正在開發可回收利用型的火箭等,民營企業的實力也在增強。
一方面,一直在追趕美俄等國的日本則在基於第一代「隼鳥號」和隼鳥2號的小行星探測方面領跑世界。與月球和火星的探測相比,小行星探測給人以不起眼的印象,但隼鳥2號在著陸小行星過程中採用的自動控制和攝像頭的圖像處理技術等有望得到廣泛應用。未來,還有從小行星運回水和金屬等資源的計劃。
![]() |
美國航空航太局(NASA)的探測器「OSIRIS-REx」也已抵達另一顆小行星「貝努(Bennu)」的軌道,正在做著陸的準備。NASA邀請JAXA在著陸經驗等方面提供協助。
NASA的年預算達到約200億美元,是JAXA的10倍以上。隼鳥2號在只有較少預算和人員的情況下,取得了領先美國的成果。隼鳥2號顯示出的高超的技術實力將在今後開展太空的國際合作時,大力的宣傳日本的貢獻。
不僅局限於小行星探測。JAXA計劃2021年度發射尋求在月球表面實現精準著陸的小型探測器「SLIM」。讓探測器在火星的衛星上著陸並帶回樣本的「MMX」也力爭2024年前後發射。繼承隼鳥2號的技術和經驗、穩步推進這些計劃成為關鍵。
雖然日本用於太空項目的預算有限,但像隼鳥2號這樣富有挑戰性的計劃的積累將提升太空技術。這也將為日本培育能贏得國際競爭的太空産業形成助推。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小玉祥司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