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細胞開闢再生醫療新路
2012/10/10
即使因疾病和事故而失去身體機能,只要製作出iPS細胞,將其培養成神經、肌肉和心臟等細胞然後進行移植,就有可能使身體恢復健康。這與再生醫療中使用的胚胎肝細胞(ES細胞)不同,是從患者身上培育出的細胞,因此出現排斥反應的風險較小。
iPS細胞現在正被廣泛應用於開發治療疑難病症的新藥研究中。京都大學為攻克帕金森症,從iPS細胞中提取神經遺傳物質製作成神經細胞,然後移植到猴子身上,證實細胞正常活動。
日本的慶應義塾大學向脊髓損傷的猴子身上移植由iPS細胞培育成的神經細胞,取得了治癒效果。大阪大學則將使用IPS細胞培育出的心臟細胞做成薄膜形狀,然後移植到患有心肌梗塞的小白鼠身上,使小白鼠的受損機能得到了修復。
另外,理化學研究所的項目組長高橋政代將從iPS細胞製作出的眼細胞移植到患者身上,研究使老年人視力減退的加齡黃斑變性症。高橋政代計劃最早於2013年度進行臨床研究,這將成為全球首例使用iPS細胞的臨床研究。
不過,使用iPS細胞的再生醫療如果現階段應用於患者,每人將花費高達近1000萬日元。要想使所有人都能接受治療,高效製作iPS細胞的醫療設備是不可或缺的。尼康開發出自動篩選研究和治療用優質iPS細胞的技術,通過對現有設備進行改良,將於1至2年內實現産品化。
各製藥公司也正在調整使用iPS細胞製造新藥的程式。研製一種新藥通常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和數百億元的費用。不過,如果在調查藥效和副作用時,使用iPS細胞製造出疾病細胞,使可能成為製藥成分的化合物發生反應。然後選擇出安全性最高和治療效果最好的化合物,然後用於新藥開發的話,那麼就有望提高製藥速度和效率。
武田藥品工業和慶應義塾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從iPS細胞培育出神經細胞。單獨研究方面,已成功研製作出能夠提取出降血糖物質胰島素的細胞。關注日經中文網新浪微網誌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