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發競賽,中美誰佔上風?
2020/05/21
圍繞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儘早實用化,中美之間的攻防戰日益激烈。美國生物技術企業莫德納(Moderna)稱其研製的疫苗已在早期臨床試驗中確認到抗體,計劃於7月啟動大規模臨床試驗。中國也有多家企業為力爭在今年秋季推向實用化而加緊展開臨床試驗。在推進開發的過程中,進一步成為焦點的是量産體制的確立。美國政府已經開始拉攏擁有量産設備的企業等,今後出現以政府為主導的爭奪戰的擔憂也在産生。
![]() |
藥企的藥物開發(資料圖) |
5月18日,莫德納公佈了從3月開始實施的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早期數據。據稱,從最先注射疫苗的8名受試者體內確認到了與感染新冠病毒後康復的患者相同水準的抗體。該公司將跳過調查疫苗有效性的第二階段臨床試驗,於7月份啟動投産前的最終臨床試驗。通常需要1~2年的手續將大幅縮短。
已有超過150萬人確診感染的美國正在以國家為主體加緊疫苗的開發。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發展管理局(BARDA)4月已決定向莫德納提供4.83億美元的支援。
即便如此,目前領跑的仍是中國。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5月15日,全球已有8種疫苗的研發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4種由中國企業研製。中國生物企業科興控股生物技術將於7月份結束在4月份啟動的第二階段臨床試驗。
![]() |
不過,並不是哪家企業都有能力製造新技術的疫苗。比如,莫德納開發中的疫苗需要通過化學合成方式生成核酸,然後將其精製成疫苗等的技術經驗。另外,生産設備也面臨不足。大量生産新型疫苗需要用到培養病毒的裝置以及空調等一些複雜的設備。目前只有英國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美國強生(J&J)等世界大型製藥企業擁有可以應對相關生産的設施。
圍繞量産的攻防戰也已打響。
「對於本公司的疫苗,美國擁有最多的事先訂貨權」,法國大型製藥企業賽諾菲的首席執行官(CEO)PaulHudson於5月13日對美國媒體這樣表示。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發展管理局不拘泥於企業的國籍,已開始對有能力量産疫苗的企業實施出資,賽諾菲也是其資助的對象之一。業界相關人士認為,相比智慧財産權,歐洲的疫苗政策容易輕視生産領域,而美國的做法是正是對歐洲相關政策的牽制。
歐盟(EU)也試圖挽回局面。歐盟委員會似乎正在討論動用以備不時之需的24億歐元的緊急基金來確保疫苗,也討論對在區域內的生産實施援助。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高田倫志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