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邁向比肩美國的科技強國
2022/08/11
中國正在鞏固比肩美國的科學技術大國的地位。日本文部科學省下屬的研究所8月9日發佈的科學技術指標顯示,在此前只有美國達到過的有關科學技術論文數量和品質的三大指標上,中國拿到3個冠軍。中國戰略性地投入人員和資金,正在朝著到2050年成為與美國並駕齊驅的科技強國而穩步前進。
「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6月28日考察湖北省武漢市的半導體相關企業之際,強調了提高科學技術競爭力的重要性。在包括台灣問題在內、中美對立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中國領導層力爭打造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自主的經濟結構,而成為基礎的是科學技術實力。
此次,在科學技術論文的數量和品質等3項指標上躍居世界首位,中國不僅是本國的宇宙太空站建設等大型科學技術項目,還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構建産生自主成果的體制這一情況浮出水面。
推動去碳化的重要基礎技術等方面也在取得成果。例如廉價的新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能源轉換效率等性能上,與南韓等競爭世界首位寶座。從事各國科學技術實力分析的日本鈴鹿醫療科學大學的校長豐田長康預測:「不斷發表頂尖論文的研究人員也在增加,中國的諾貝爾獎獲獎者遲早將增加」。
![]() |
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實現迅速增長,是因為在政府主導下,戰略性地投入資金,推進人才培養。中國在2016年發佈的科學技術長期戰略中提出,到2050年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中國領導層推動此前最重視營業收入增長的中國企業加快強化研究開發。熟悉日中美科學技術政策的東京大學的教授合田圭介認為,「在屬於速度競爭的科學技術研究領域,自上而下地迅速敲定預算投入和政策的中國的政治體制發揮了積極作用」。
資源的集中投入引人關注。中國2020年的研發費用比上年增加7.5%,換算成日元增至59萬億日元,在10年裏增至約2.5倍。美國的研發費用換算成日元是72萬億日元,排在世界首位,但增長率更高的中國正在迎頭趕上。從研究人員人數來看,中國為228萬人(2020年),明顯多於居第2位的美國的159萬人(2019年)、排在第3位的日本的69萬人(2021年)。
中國接下來將瞄準哪些領域?中國政府在2021年3月敲定的截至2025年的五年計劃中提出,加強被認為落後於歐美的人工智慧(AI)、量子資訊、半導體、腦科學、基因和生物技術等。東京大學合田圭介教授表示「與科學相比,中國更重視技術,在推動諾貝爾獎級重大發現的基礎研究方面,美國更有優勢」,但中國基礎研究費佔研發費用的比率從2021年的6.1%提高至8%以上,基礎研究將加強。
同時也存在課題。受中美對立和中國疫情嚴控政策影響,中國赴美國留學人數正在減少。一名外國研究人員指出,即使在中國,「在研究人員的主題設定上受到限制等阻礙自由思維的因素在增加」。
存在感持續下降的是日本。觀察研發費用和研究人數,僅次於中美,排在第3位,但近年來增長乏力。尤其是人才培養存在諸多課題。從博士學位取得者來看,美國和南韓相比2000年度、中國相比2005年度分別增至2倍以上,日本以2006年度為頂峰,維持減少態勢。東京大學合田圭介教授表示,「不分國內外,應提供讓優秀研究人員容易在日本大顯身手的研究環境」。
![]() |
中國通過自主宇宙太空站「天宮」的建設,彰顯出中國的科學技術實力(Reuters) |
日本政府將通過始於2021年度的為期5年的「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劃」,推進改善年輕研究者待遇和通過投資收益支撐大學研究活動的10萬億日元的大學基金等,但能産生哪些成果仍是未知數。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多部田俊輔 北京、福岡幸太郎、松添亮甫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