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細胞治療臨床研究招募8名患者

2013/08/01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宣佈將自8月起啟動採用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的世界首例再生醫療臨床研究。作為研究對象的疾病為可能導致失明的眼部疑難病「老年性黃斑變性」。如果進展順利,明年夏季即有望將用iPS細胞培養的眼睛的細胞移植給患者。
用人類的iPS細胞培育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的細胞薄膜樣本(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提供)

  上述臨床研究主要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尖端醫療中心醫院負責進行。計劃作為對象的患者有6人,將自8月1日起開始招募。條件是:50歲以上,即使通過眼鏡等加以矯正視力仍低於0.3。

          iPS細胞被認為是再生醫療(能夠幫助患者恢復因疾病或意外而喪失的身體功能的醫療)的有力武器,全球研究機構和風險企業正計劃推進相關臨床研究。自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世界上首次培養出iPS細胞以來,已經過去6年多,圍繞「終極移植醫療」的爭奪戰正日趨激烈。

  根據日本文部科學省制定的利用iPS細胞的再生醫療發展進程,臨床研究將從眼部疑難病開始,然後逐步擴大到血液疾病、神經系統疑難病等。iPS細胞存在移植後易於轉化為癌細胞的問題。但眼睛不易患癌,即使生成腫瘤,也已經確立了雷射治療等應對方法。因為風險較低,所以更容易運用於臨床治療。

  此次招募的患者需要將主治醫生的介紹信郵寄至尖端醫療中心醫院。在通過初級審核後,將在為臨床研究提供協助的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接受檢查。在對疾病發展情況和能否持續赴醫院就醫等進行綜合判斷後,決定對象患者。使用iPS細胞的再生醫療史無前例,因此患者的選定將慎重進行。高橋表示,「入選者與應徵者的比例可能達到約1比100」。

  在實際治療時,首先將從患者身上提取皮膚細胞,培養iPS細胞。其後,使其成長為眼睛的視網膜細胞,並加工為薄膜狀。從提取皮膚細胞到製作薄膜,將需要約10個月,因此實際移植到眼睛損傷處的最初手術要等到明年夏季以後。

  此次臨床研究的目的是,確認利用iPS細胞的再生醫療的安全性。雖然視力大幅改善的可能性很小,但「有望抑制病情發展」(尖端醫療中心醫院眼科統括部長栗本康夫)。老年性黃斑變性帶來的視覺扭曲等症狀可能得到緩解,在手術2~3個月後,有望出現療效。

  在移植手術中,存在視網膜脫落等併發症風險。在第1位患者手術後,第2位患者的手術將在8周後進行。這一期間將觀察移植後的細胞是否發生癌變等。高橋在記者會上表示,「臨床研究的啟動並非終點。將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