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時間由遺傳基因調節?

2013/09/27


     日本筑波大學教授柳澤正史等與日本理化研究所組成的研究組在使用老鼠的實驗中發現了用於調節睡眠時間的遺傳基因。據稱,這樣的基因至少有2種。研究組認為人類也攜帶著同樣的遺傳基因。為何有的人不保證長時間睡眠就會沒有精神,而有的人只需短時間的睡眠也無大礙的謎團可能也會因此解開。這項研究今後或許還有望應用於診斷和治療睡眠障礙。

連結:賴床者秘笈
我從小就賴床,有時睡8個多小時,早上仍哈欠連天,有時睡很短卻精神氣爽。我借來測量睡眠狀態的儀器尋找到了一個秘笈……
     即使是同一種類的動物,睡眠時間的長短也會因個體而異。研究人員認為,睡眠時間極端長或者短的個體也許攜帶著與通常個體不同的遺傳基因。

     研究組在實驗中,促使老鼠的遺傳基因隨機發生突然變異,然後對老鼠的腦電波以及肌肉活動進行測定,從而分析其睡眠狀態。

     研究組對其中6000隻睡眠發生異常的老鼠進行了分析,並發現了10個家族的老鼠的遺傳基因存在異常。他們對這10個家族的老鼠進行了進一步分析,結果在2個家族中發現了各異的遺傳基因,其表現即為睡眠時間極端長等。

     柳澤教授分析稱,「這就是對控制睡眠時間起著核心作用的遺傳基因」,並指出如果對剩餘的8個家族的遺傳基因進一步解析的話,還有可能發現與睡眠長短有關的其他基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