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遭受的倣冒損失60%源自電商

2016/03/28


       日本專利廳的調查顯示,20%的日本企業因假冒名牌和盜版DVD等倣冒産品而遭受損失,而作為遭受損失的途徑,60%源自電商。在應對方面,即使查處銷售倣冒品的網站,之後又會迅速在其他網站上重啟銷售,有時外觀相同,但僅僅去掉標識,這種情況很多,逃避打擊的手段越來越巧妙。

  該調查於2015年9~11月實施。調查方向日本國內專利和商標申請件數較多的前8069家企業發出了問卷,得到了4090家企業的有效回答。其中,回答遭受倣冒危害的企業佔約20%,達到896家。

  在遭受危害的企業中,源自電商的情況達約60%。尤其是中國等的跨境電商網站,銷售倣冒産品的情況尤為突出。

  在跨境電商網站銷售的倣冒産品中,工業領域的商品也較為突出。類似橡膠産品和地板材料等的加工基礎材料和機械零部件最多。

  另一方面,日本國內電商網站銷售的倣冒品主要為盤子、杯子和水壺等「廚房、餐桌和洗面用品」,多面向消費者。

  調查發現,倣冒品製造或流通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約60%),南韓(約20%)次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