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日遊客首次突破3000萬人 待解決的課題多

2018/12/19


       2018年訪日外國人數量截至1218日首次突破了3000萬人。在以亞洲為中心的旺盛訪日需求支撐下,訪日外國人在5年時間裏增至3倍。不過,要達成日本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4000萬人這一目標,除了擴大航空路線和完善住宿設施之外,在日本頻繁發生的地震等災害時期如何緩解不安也成為課題。

 

       消費額增長停滯

 

       有分析認為,2018年全年訪日遊客人數有望超過3100萬人。拉動增長的是亞洲國家和地區,尤其是中國大陸、南韓、台灣和香港,4個國家和地區佔到整體的約7成。近來,來自泰國和菲律賓等亞洲其他地區的訪日遊客也在增加。

 

 

       為了到2020年接納4000萬訪日遊客,還要解決很多課題。首先是作為主要交通方式的航空路線的擴大。在日本國內,由於越來越多的訪日遊客乘坐,廉價航空公司的新增航班正在增加。

 

       日本內閣府預測稱,如果廉價航空公司的開通航班數在20192020年每年分別增長2成,訪日遊客人數將達到4210萬人。日本國內的廉價航空公司航班數2016~2017年增長近3成,據分析如果保持這一勢頭,則有望突破4000萬人。

 

 

       不過,存在飛行員人手不足的可能。日本國土交通省估算認為,日本國內到2020年每年需要新增380名飛行員,到2030年每年需要新增430名,但目前每年只能確保300多人。

 

       此外,日本還缺少住宿設施。著眼於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等,酒店業掀起新建熱潮,但如果著眼於訪日遊客達到4000萬人的時代,短缺問題仍然突出。

 

       房地産服務企業CBRE的推算顯示,到2020年,東京23區缺少3500間客房。從地方城市來看,札幌、名古屋和福岡合計缺少7000間左右。

 

       日本政府提出了中長期目標,到2030年使訪日遊客達到6000萬人,將旅遊業打造為支柱産業。在日本人口日趨減少的背景下,期待訪日遊客帶來消費擴大。不過,2017年訪日遊客消費僅為4.4萬億日元,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還不到1%。

 


       訪日遊客每人平均消費額為15~1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9195~9808元)左右,最近數年幾乎沒有增長。加強訪日遊客在長期逗留時享受多樣化體驗的體驗型消費、開發抓住回頭客的內容産品也日趨重要。

 

       災害對策也成為課題

 

       在地震和颱風等自然災害頻發的日本列島,要不斷吸引訪日外國遊客,災害時的應對也成為課題。

 

東京淺草的外國遊客(17日)

 

       其一是避免災害時外國人的混亂。20189月遭21號颱風襲擊的關西國際機場出現局部停電。外國人等無法獲得資訊,陷入孤立的問題比較突出。今後將在颱風接近之前,大量配備精通外語的職員。

 

       南海電氣鐵道也在21號颱風接近時實施了「有計劃停運」。通過英中韓3種語言發佈了資訊。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為避免遊客等的混亂,以多種語言發佈準確資訊的重要性正在加強」。

 

       在9月上旬發生北海道地震時,也發生了大量訪日遊客無法確保住處和食物、甚至在找不到避難所場所的情況下亂跑的事態。

 

       北海道運輸局計劃在2018年度內敲定指導方針,規定在大規模災害時迅速提供交通和避難所資訊的方法。設想充分借助北海道內的自治體等的力量。

 

       從事系統開發的Ecomott公司開發了一款便攜終端,能夠發出定位資訊,大小比香煙盒還小一圈。緊急時可以擬定基於訪日遊客定位資訊的郵件發送名單,由自治體負責人發送受災狀況和避難所的開設地點等資訊。

 

       此外,消除形象受損的影響也是課題。由於地震和颱風的影響,9月北海道新千歲機場的旅客人數比上年減少22%。截至10月恢復至減少5%的水準。從12月以後的冬季旅游來看,政府補貼旅遊費用的「復興優惠券」發揮了作用。預計訪日遊客人數也將恢復。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的調查顯示,201810月,外國遊客訪日時擔憂的因素中「擔心是否會發生地震」達到37%,首次躍居最多。這顯示出外國人對自然災害的不安意識,日本或需要具備彰顯安全性的宣傳能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