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畫之變(1)《海賊王》面世幕後

2019/03/29


  享譽全球的日本漫畫業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逆風。作為漫畫雜誌先鋒的《週刊少年Jump》銷量降到了頂峰時期的四分之一,火爆的單行本更是屈指可數。取而代之,新崛起的勢力是南韓的漫畫APP以及「漫畫村」等盜版網站。在全球化和數位化大潮之中,漫畫界也不免被裹挾其中。誰能在這場生存戰中笑到最後?本連載共分5回,為您講述日本漫畫界的風起雲湧。首先將從《海賊王》橫空出世,拯救《Jump》的幕後故事説起。

 

創下吉尼斯世紀紀錄的《海賊王》

 

  如果沒有1997年7月22日開始的一個新連載,2019年迎來創刊51年的《Jump》可能已經走到生命的終點。該雜誌20多年來一直走在少年漫畫的最前線,在全球發行超過4億冊。《海賊王》的發行量之大甚至創下了金氏世界紀錄。

 

  連載會議上的意見衝突

 

  這部漫畫講述的是夢想成為海賊王的少年與朋友們展開的奇幻冒險之旅,不分年齡、性別和國籍,受到了讀者的狂熱喜愛。但對於這部作品,《Jump》的編輯部在推出之初並沒有什麼信心。後來的火爆作品大都能在編輯高管們的「連載會議」上順利通過。但《海賊王》是個異類。

 

  「整個故事不夠完整,手臂可以伸長的主人公也不怎麼帥」。

 

  在1997年的會議上,現在已是白泉社會長的時任《Jump》總編鳥嶋和彥(66歲)對開始連載《海賊王》發表了反對意見,立即遭到贊成派的反駁。

 

  「現在的《Jump》沒有一個熱血執著的主人公。這部漫畫對於孩子來説也很容易理解,肯定會大火的」。

 

  聚集在會議室的副總編和編輯部主任們出現了截然不同的意見。通常很快就會結束的會議在那天持續了2個小時以上,最終也沒有討論出結果。

 

  傳奇編輯的猶豫

 

  鳥嶋以「《Jump》傳奇編輯」而聞名。在進入集英社之前,他想在日本版的《花花公子(PLAYBOY)》做小説編輯,結果卻被分配到並不想去的《Jump》編輯部。

 

  儘管此前沒有接觸過漫畫,但鳥嶋以手塚治蟲和千葉徹彌的名作當做教材,進行了研究。第三年,鳥嶋從新人漫畫獎的落選畫稿中發掘出無名新人鳥山明,從500份廢棄畫稿中脫穎而出的搞笑漫畫《阿拉蕾》人氣暴漲。在該漫畫中,反派角色馬西利特博士的原型就是鳥嶋。

 

《Jump》的傳奇編輯鳥嶋和彥

  

  之後,鳥嶋與鳥山合作的格鬥漫畫《七龍珠》在全球爆紅,奠定了鳥山作為少年漫畫第一人的地位。鳥嶋隨後還發掘了戀愛漫畫《電影少女》的作家桂正和,並與遊戲界的主要人物一起,為日本國民遊戲《勇者鬥惡龍》的誕生做出了貢獻,完全超出漫畫編輯的範圍,活躍在多個領域。

 


  即便是鳥嶋這樣的人物,也對《海賊王》的判斷上猶豫不決。會議持續近3個小時。在天完全黑下來之後,編輯部主任悲痛地説:「如果不能推出這部作品,作家和編輯都會喪失信心」。

 

  「不讓通過就狠揍上司」

 

  新連載的企劃經過作家和責任編輯的努力合作,獲得編輯部主任的允許,首次拿到了連載會議上。

 

  《海賊王》的作者尾田榮一郎當時只不過是眾多新人作家中的一個。他的責任編輯也是和他年紀相當的年輕人,《海賊王》已經3次在連載會議上落選。在當天的會議上,背水一戰提出了反覆推敲後的企劃方案。

 

  普通編輯不能出席會議,只能在集英社4樓編輯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主任帶回的最終結論。尾田榮一郎的責任編輯在2018年出席一個廣播節目時回顧了當時的心理狀態,稱「不甘心,又痛苦又懊惱,我曾經做夢把出席會議的所有人都揍了一頓」。

 

書店擺放《海賊王》漫畫單行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書泉GRANDE)

 

  不過在這個時候,緊閉的會議室內,總編鳥嶋已經被主張連載的副總編和編輯主任的話所打動。

 

  賭一把

 

  「意見不統一也許正代表著這部作品能火的可能性」。

 

  對新事物有抵觸情緒是很正常的。新事物蘊藏著引發社會現象的巨大影響力,而非只是單純的火爆。用一個前所未聞的流行漫畫形象來描繪一場驚心動魄的劇情,之前的《七龍珠》就是這樣做到的。

 

  編輯們的賭注押對了。《海賊王》在第一次讀者問卷調查中排名第一。隨後的火爆程度一直迅速上漲。在問卷調查結果公開的那一天,鳥嶋自擔任總編以來第一次長長地鬆了口氣。

 

  發行量急劇下降

 

  《少年Jump》到1994年底發行數量創下金氏世界記錄,達到653萬冊,但隨後的下坡路走得也很快。

  

  

  《幽遊白書》、《七龍珠》、《灌籃高手》……人氣作品不斷完結。第二年發行量降至618萬冊,2年後迅速下滑到450萬冊。為了重振經營,創辦了新雜誌《V Jump》,鳥嶋擔任總編。

 


  1996年2月,43歲的鳥嶋升任《Jump》總編。新官上任就叫停了前任總編留下的近10個企劃。由人氣作家小説改編的漫畫也不無例外。鳥嶋上任後的最初3個月,就是到處去向相關人士道歉。

 

  秘密使命的「偵探漫畫」

 

  這時,鳥嶋被叫到社長室,接受了一項「秘密使命」。

 

  「做偵探漫畫吧」。

 

集英社總部(東京都千代田區)

 

  當時的競爭對手《週刊少年Magazine》推出《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週刊少年Sunday》推出《名偵探柯南》等推理漫畫,人氣大漲。由於《Magazine》的發行量不斷迫近,《Jump》的高管産生了強烈的危機意識,開始討論在《Jump》上嘗試之前沒有過的偵探漫畫。

 

  「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如果説是因為偵探的原因才火起來,對《金田一少年》和《柯南》是不公平的」, 鳥嶋儘管心裏感到意外,卻不得不接受命令。從社長室回到總編座位上後,他一腳踢飛了垃圾桶。然後把手下的副總編叫過來,下令「要做偵探漫畫」。

 

  推出的作品未能火起來,15期後就停止了連載。再往後,鳥嶋更加堅信自己認準的道路。「這個新連載能行嗎?」——每當經營高層發問時,鳥嶋總是挺胸回答:「不試一下哪能知道」。

 

  《Jump》的三個支柱

 

  鳥嶋的觀點就是回歸原點。根據鳥嶋的分析,《Jump》的三個支柱並非通常所説的「友情、努力、勝利」。「努力什麼的,孩子們都不喜歡。漫畫就是用於娛樂的,沒必要進行道德説教,只要有趣就行」。實際上在鳥嶋還是新人時,《Jump》就曾進行過讀者調查,最受歡迎的詞語是「友情、健康、勝利」,沒有「努力」這個詞。

 

  正式的三個支柱是1968年的創刊首任總編長野規提出的。

 

  鳥嶋通過推出新連載,止住了《Jump》的發行量下滑趨勢。

 

  「新人作家的新連載」

  「編輯與作者的二人三腳」

  「重視讀者問卷調查」

 

  少年漫畫雜誌《Magazine》和《Sunday》早在1959年就已經創刊,並獲得了一定的讀者。作為後來者,《Jump》只能盡力追趕,為了將弱勢變成優勢而不斷地磨練,這一切都匯聚到以上三點。

 

  時隔3年再次回到編輯部的鳥嶋發現,《Jump》在達到發行量653萬冊的頂峰後,由於這一偉大的數字反而陷入了保守。沒有新人作家的新連載,全是已經獲得一定聲望的中堅作家和大師的作品。鳥嶋接手後重新制定的新企劃中仍沒一個新人作家的新連載。想到重新召回自己的背景,鳥嶋體會到了經營高層的想法,就是「要讓與自己相熟的鳥山明再次推出人氣連載」。

 

  《火影忍者》與《死神》接踵而來

 

  沒有火爆作品,發行量逐漸下降,擔心業績不敢挑戰,還是出不了好作品——過了黃金期的《Jump》陷入到這樣一種不良迴圈中。打破局面的正是「編輯與作者二人三腳」共同努力而誕生的「新人作家的新連載」——《海賊王》。

  


  隨後鳥嶋又推出了好幾個魅力四射的新連載。描寫少年忍者成長經歷的《火影忍者》和具有超能力的高中生與死神進行對決的《死神》在連載會議上獲得全票通過,很快就被培養成招牌作品。《網球王子》和《棋魂》甚至還讓孩子們愛上了網球和圍棋,催生出社會現象。

 

  讓沒有暢銷作品的編輯退出,鳥嶋在編輯部內部實施優勝劣汰的競爭原則。擔任總編的5年多時間裏,除《烏龍派出所》外,長期連載全部完結,用新連載取而代之。此前快速下降的發行量暫時穩定在350萬左右。鳥嶋於2001年6月將總編的接力棒交給了繼任者。

 

  屹立不倒的《海賊王》

 

  之後又過去了將近20年。如今《Jump》的招牌作品依舊是《海賊王》。《火影忍者》和《死神》已經完結,目前尚未培養出下一個支柱作品。

 

鳥嶋的辦公室裏至今仍擺放最新的《Jump》

 

  「説實話,(現在的連載)都不好看。漫畫水準在下降」,鳥嶋現任白泉社的會長,但辦公室的書架上依舊擺放著《Jump》。或許是愛之深責之切吧,對於老東家的作品他總是抱著很挑剔的目光。

  

  實際上面臨困境的並不僅僅是《Jump》一家。競爭對手《Magazine》從1997年到2001年期間,曾一度超越了狀態低迷的《Jump》,但2002年再被《Jump》反超。其後更是加速下滑。《Sunday》則降到了顛峰時期15%的水準。

 

  根據日本雜誌協會的統計,截至2018年9月,以上3本雜誌的每期平均發行量加起來也只有約288萬冊。在1995年前後,僅《Jump》一家的發行量就達到653萬冊,相比之下,現在的降幅達到了77%。

 

《Sunday》的總編市原通過大力培養新人來扭轉下滑局面

 

  自2009年《別冊少年Magazine》開始連載《進擊的巨人》以來,少年漫畫雜誌將近十年沒能推出新的震撼作品。究其原因,《Sunday》總編市原武法(44歲)認為是「人們的喜好多樣化」。「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很難掀起一次大的熱潮。太不容易了」。但真的僅僅因為這一點嗎?

 

  被手機奪走的讀者

  

  鳥嶋和市原都置身於漫畫界。對於漫畫行業所處環境的困難程度都有切膚之痛。

 


迅速浸透的LINE漫畫

  

  在兒童數量減少、市場不斷萎縮的情況下,智慧手機的普及進一步讓讀者遠離漫畫。相比漫畫,孩子們更迷戀遊戲和YouTube。就算看漫畫,手上拿的也不再是雜誌,而是智慧手機。

 

  市原堅定地表示,「不會退出紙媒和放棄」。他於2015年夏就任《Sunday》總編後,在雜誌上刊登了不同尋常的宣言,提出「將培養新人作為絕對使命」,並立即進行了改革。

 

  虎視眈眈的LINE漫畫

 

  在《Sunday》,是否開始連載由總編一人決定。

 

  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市原中止的連載超過50個。有100多個作家被新人取代。以往是在聽取會議全體人員的意見之後再決定是否開始連載,現在改為由總編一人拍板決定。市原講起「全體贊成的企劃基本上不會有趣」的表情,彷彿又讓人看到了當年鳥嶋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刊載《海賊王》時的影子。

 

  儘管如此,數位化的大潮依舊不可阻擋。在日本國內的頂級漫畫APP中,「LINE漫畫」的下載量已經超過2000萬。原創作品也在不斷增加。在已有半個世紀歷史的《Jump》和《Sunday》等紙媒的周圍,新生代力量正在虎視眈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山田薰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