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限制代購半年後……

2019/07/05


  中國通過電商法限制個人「代購」已經過去約半年時間。對於日本的藥妝店和化粧品廠商來説,代購人員是重要的客戶。中國限制代購導致日本有些商品和店舖的銷售減少2成左右,一方面,也有的企業開始為激活正規銷售渠道而採取行動。

   

以轉賣為目的大量購買商品的訪日遊客出現減少(2015年,東京秋葉原)

           

  在藥妝店林立的東京新宿站周邊,曾經拎著大包小包的代購人員十分引人注目,但是現在卻寥寥無幾。一位住在日本的30多歲中國男性曾經就是一名代購。他把化粧品和紙尿褲代購到中國,2015年鼎盛時期每個月能賺2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28萬元)。但在中國表明將限制代購的2018年夏季,他就不再幹了。  

 

   在訪日熱潮的背景下,日本産品的人氣提升,代購人群迅速擴大。代購大部分不交稅,對於中國的消費者來説,從代購人員手中買比從正規渠道買便宜。

  

  一方面,對於中國政府來説則無法獲得稅收。中國2019年施行《電子商務法》加強對代購的限制,要求個人網店店主也必須辦理工商登記和交稅。

  

  日本的銷售一線受到的影響十分明顯。

   

  調查公司True Data對約5000家藥妝店的購買數據進行匯總發現,2019年1~4月訪日遊客的單店平均消費額同比減少19%。顯示顧客人數的「小票數」也減少了2成。在此期間,訪日遊客人數整體增長4%,中國遊客增長了10%。一家大型藥妝店的負責人表示,「限制措施導致大量購買商品的代購人員急劇減少」。

    

  影響尤為明顯的是在中國很受歡迎的日本紙尿褲。花王的嬰兒紙尿褲「妙而舒(Merries)」1~3月的銷售額同比減少2成。由於紙尿褲的消費週期短,代購人員會大量囤貨,所以減少購買後影響馬上顯現出來。

   

  資生堂1~3月面向訪日外國人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表現堅挺,不過代購人員購買的部分被認為減少了15%左右。洗面乳品牌「珊珂」等的銷售明顯減速。

      


          

  雖然面向代購人員的銷售出現減少,不過普通個人遊客的消費依然表現堅挺。True Data的數據顯示,平均每張小票的購買額1~4月反而增加了5%,增至1.6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021.6元)。該公司的分析師宮岡麻耶表示,「個人遊客仍在大量購買商品」,並非用於轉賣,而是自用或送人的購買出現增加,單次消費金額也出現增加。

     

      

  在熱門商品排行榜上,很多商品的單店平均銷售個數出現減少。不過資生堂的防曬霜「安耐曬」憑藉口碑等深受訪日遊客歡迎,銷量增加了6成。不同商品的銷售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百貨商場目前尚未受到太大影響。日本百貨店協會的數據顯示,雖然免稅店銷售額在1月有所減少,不過2~4月均創下單月最高紀錄。個人顧客的人數和平均消費額均出現增長,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依然堅挺。

  

  開拓正規銷售渠道

      

  中國1月實施的電商法加強了對代購的限制,同時也包含激活正規銷售渠道的內容,例如給予跨境電商稅制優待等。

  

  對於日本企業來説,正規渠道銷售增加的話,能夠抑制因低價銷售而對品牌造成的損傷等。高絲社長小林一俊對於市場正常化表示歡迎。為了彌補面向代購的銷售下滑,高絲開拓正規渠道的動作越來越活躍。

 


     

  日本龍角散公司推出的應對大氣污染的潤喉糖等商品很受歡迎。該公司面向代購的銷售大幅下滑,但自身的跨境電商銷售則迅速增長。關於並未在中國銷售的商品,中國的代理店等要求直接進貨,還討論開拓新的銷售渠道。

       

  日本化粧品企業漫丹(Mandom)在「天貓」上開設了旗艦店。由於中國限制代購,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的訪日遊客銷售額同比減少約10億日元。該公司在天貓旗艦店內銷售受訪日遊客喜愛的面膜等32款商品,不經代購之手,直接向中國顧客銷售。

   

  中國是一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國家。現在還出現了把代購組織化尋找商機的動向。

       

  在中國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洋蔥集團4月成立了日本法人。該公司為代購辦理合法登記後,代理進貨和運輸等繁雜的業務。代購具有通過社交網站等渠道介紹熱門商品的「眼光」。洋蔥集團力爭把代購打造為口碑資訊的發佈者,形成組織,從而增加銷量。  

   

  在中美貿易摩擦等背景下,中國經濟減速的擔憂出現升溫。不過中産階層不斷增加,對海外産品的需求被認為將繼續堅挺。日本廠商獲取中國跨境需求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池下祐磨、矢崎日子、松富千纮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