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口罩和消毒液短缺狀況仍未緩解

2020/03/30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大,日本的口罩和消毒液持續處於短缺狀態。雖然日本國內廠商已著手增産,但此前委託中國廠商生産的比例很高,由於生産和物流的停滯而無法確保足夠數量。雖然日本禁止通過網際網路等渠道倒賣口罩,但因結構性的商品短缺,價格仍出現上漲勢頭。

 

       「雖然走出了最糟糕的階段,但通關手續需要時間」,從事醫用口罩企劃銷售業務的日本First Rate公司社長長谷川友彥為從中國代工廠商採購的情況而擔憂。由於中國要求廠商優先國內需求,代工商從2月上旬停止供貨。雖然到3月下旬重啟供貨,但目前的採購量僅為平時的二十分之一。

 

First Rate的代工商在生産面向中國國內的口罩

 

       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等的數據顯示,日本2018年度口罩供貨量超過55億個,其中80%為進口産品。包含進口在內的口罩整體供貨量的70%為中國産。用於製造口罩的不織布有40%依賴進口,其中一半為中國産。

 

       尤妮佳等口罩廠商增加了日本國內工廠的産能,各家廠商面向日本國內的供應體制合計達到月産4億個以上,擴大到平時的3倍。另一方面,進口量為每週1000萬個左右,僅為平時的八分之一,換算成月度數據也只有4000~5000萬個。

 

       確定接受日本政府口罩生産設備補貼的14家企業的月産能即使24小時滿負荷生産也只有8190萬個左右。實際上也很難一下子滿負荷運轉,目前月産量估計在4870萬個左右。整體上接近日本政府提出的3月實現「月産6億個」目標,但一名醫療界人士表示「很難説這樣就足夠了」。

 

       日本也有一些中型企業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著手生産口罩,但數量有限。日本政府和地方自治體將繼續拿出儲備口罩發放給醫院等。此外,藥妝店開門前門口排起長隊以及大量訪問口罩廠商網購平臺的情況也將持續下去。

 

       雖然日本禁止倒賣口罩,但今後價格似乎還將繼續上漲。First Rate的長谷川社長表示,「中國的不織布採購價格達到以往的10倍,過濾材料上漲至25倍」。一家從中國採購口罩的日本電商企業的採購價為150日元左右,價格從之前的4日元上漲到了10倍以上。

 

       要想實現穩定供應,必須要分散風險。據悉愛麗思歐雅瑪一直在大連和蘇州的自家工廠生産口罩,對日本的供貨量沒有減少。為迅銷提供服裝的大型縫紉企業MATSUOKA Corporation已開始利用緬甸工廠的現有設備生産紗布口罩。日本經濟産業省表示,預計3月進口100萬個。

  


  

       不僅是口罩,日本的酒精消毒液也嚴重缺貨。與進口量達到80%的口罩不同,消毒液基本都是日本國內生産,但供貨量完全趕不上迅速增加的需求。雖然廠商增産,使目前的産量擴大到了平時的1.8倍,但仍處於短缺狀態。日本政府準備向引進酒精消毒液增産設備的企業提供補貼,24日選定了日興製藥等4家企業。

 

 

       酒精消毒液生産的瓶頸是塑膠容器等嚴重不足。東洋硝器雖然啟動了茨城縣工廠24小時全面運轉等增産塑膠容器的體制,但泵部分的配件一直委託浙江省的企業生産。春節以後近2個月進口受阻,到恢復供貨的3月中旬之前,泵零件一直依賴庫存,無法完全滿足訂單。

 

       花王也在增産手指消毒液,但塑膠容器不足問題已經非常嚴峻。由於多是由日本國內中小企業製造,迅速擴大産能十分困難。消毒液沒有像洗衣液那樣廣泛採取替換裝的方式,導致消毒液嚴重短缺。花王已開始探討推出替換裝消毒液。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林廣樹、川井洋平、下川真理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