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在陸地養殖鮪魚
2012/12/06
雖然養殖魚佔到了藍鰭鮪魚年消費量的2成左右,但大部分是先在沿海捕撈到天然魚苗,然後再投放到養殖設施中進行養大的。近畿大學等機構成功在海上魚欄實現了人工養殖,但由於是在海中産卵,受海水溫度和天氣等的影響,産卵時期和産量都不統一,穩定供應成為亟需解決的課題。
![]() |
此次水産廳希望通過使藍鰭鮪魚在陸地水槽産卵來穩定魚苗養殖量。這在全世界尚屬首次。
具體來説,就是首先在長崎市臨海灣處建造2個直徑20米、深6米、可蓄水3000噸的水槽。由於藍鰭鮪魚屬於迴游魚,將把水槽建成圓形,採用人工水循環系統。
明年4月,將分別往每個水槽中投放100條2年大的藍鰭鮪魚。由於藍鰭鮪魚在大約3年左右即可長大産卵,所以這些鮪魚最早1年後就能産卵了。計劃在5年後每年培育10萬條養殖魚苗,相當於目前捕獲的天然魚苗量的5分之1。
但陸上養殖藍鰭鮪魚最關鍵的還在於控制飼養環境,例如水溫、日照和飼料等,水産廳表示「將努力使鮪魚在某一特定時期能同時産卵」。雖然藍鰭鮪魚魚苗主要吃真鯛魚苗,但由於産卵和孵化時期的不穩定,如果未能及時提供餌料,藍鰭鮪魚也經常會互相殘殺。
孵化的魚苗將被馬上被投放到陸地的其他水槽中進行飼養。當養到大約6釐米長時,將使用專用卡車再把魚苗運到海上,投放到魚欄中,然後在魚欄中再將其培育為成魚。
由於天然藍鰭鮪魚的數量在不斷減少,因此國際社會開始限制藍鰭鮪魚的捕撈量,養殖需要日益增強。但是,到目前為止要想擴大養殖規模的話,又必須去捕撈更多的天然魚苗,水産廳認為從長遠來看這將導致資源量的減少。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