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白米貿易版圖發生改變
2013/06/14
從2012年白米出口量來看,泰國約為700萬噸,比上一年減少35%,讓出了首位寶座。這是因為泰銖對美元匯率已經創出19年來新高,同時泰國政府開始高價收購白米,結果用於出口的白米有所減少。泰國被認為至少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保持著出口量首位寶座。
![]() |
價格談判陷入僵局
泰國政府將與中國和非洲各國展開白米政府間貿易談判,但在價格談判等方面未能談攏,談判進展緩慢。泰國商業部長汶頌在談到2013年的出口量時表示,「將與上一年持平,仍為700萬噸」,顯示了出口量難以復甦的觀點。
![]() |
在進口國中,尼日利亞為340萬噸,增加33%,躍居首位。而塞內加爾為120萬噸,增加50%。非洲主要國家普遍擴大了進口量。由於經濟增長,非洲購買力出現上升,而人口也以超過亞洲的速度增長,今後有望成為亞洲白米的主要消費地區。
中國進口量也迅速擴大
中國2012年的進口量為290萬噸,比上一年增長5倍,增長迅速,從第18位躍居第2位。有分析認為,由於國際白米價格下降,中國擴大了進口量。即使是排在世界第2位的進口量,相對於中國的總消費量仍然僅佔2%左右。今後,受中國國內收穫量和國際價格水準影響,白米進口量有可能出現波動,這將給國際市場造成影響。
與歐美和澳大利亞等已開發國家作為主要産地的小麥和玉米等不同,白米出口為泰國和越南等為中心。
不過,在東南亞,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等「後發國家」也在效倣泰國,開始推行將白米培育為主要出口産品的政策。由於非洲等需求增加等原因,進出口關係和國際價格等將比以往更易於波動。
日本通過白米最低進口配額(minimum access)制度進口了77萬噸白米,其中從泰國進口28萬噸(2012年度數據)。泰國白米在加工和餐飲領域不斷得到應用。最近,泰國白米的價格上升和中國與非洲採購量增加仍未産生巨大影響,但日本有不少觀點認為如果最低進口配額白米的進口價格上升,將對企業盈利産生影響。
(京塚環 曼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