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穀物産量歷史性大豐收?

2013/08/14


     預計2013年度大豆、小麥和玉米等穀物的全球産量將創下歷史新高。由於國際價格已經大幅下滑,穀物供求關係緊張的局面將暫時得到緩解。據美國農業部8月份的供求預測,2013年度的全球穀物産量將達到約24.3億噸、比上年增長8%。估計玉米、大豆和小麥這三大穀物的産量將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上一年度,全球最大的玉米産出國美國遭受旱災,但本年度的玉米産量將增加28%、實現歷史性豐收。在本年度,歐洲等全球小麥主産地的産量較高,足以彌補南美小麥歉收帶來的影響。天公作美,加之穀物價格上漲等因素,各地農民擴大了種植面積,從而帶來了歷史性的豐收。

     另外,穀物在全球範圍內的豐收也促使其國際價格趨於走低。從作為交易指標的芝加哥市場期貨價格來看,玉米為每蒲式耳(在美國,玉米1蒲式耳=25.401公斤)4.7美元以上,與去年夏季的8美元以上相比下降了4成多。大豆和小麥的期貨價格分別超過每蒲式耳(在美國,玉米1蒲式耳=27.216公斤)13.8美元和6.3美元,比去年的最高價低2~3成。

      由於全球性豐收,穀物供求關係的緊張局面在2013年度將得到緩解,但從中長期來看,穀物供應緊張的問題依然未得到徹底解決。原因是穀物的生産趕不上新興市場國家的消費增長。

 
      例如,預計2022年中國的玉米和大豆進口量將分別迅速擴大至目前的6.5倍左右和1.7倍左右。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麵包和肉類飲食文化在中國廣為傳播,因此加工用穀物和飼料用穀物的需求不斷膨脹。中國政府大力推進旨在實現糧食自給的政策,但諸如大豆的自給率只停留在16%等,中國國內糧食的産量仍無法完全滿足需求。

      印度是繼中國之後的又一個穀物需求大國。據推算,到2028年前後,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東南亞國家的穀物消費也不斷擴大,在人口增長顯著的非洲各國,其穀物進口量估計也將出現增加。

      為了解決新興市場國家的消費增長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鼓勵各國採取措施增加穀物産量。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各國有必要通過擴大耕地、提高生産技術等手段,在2050年之前將農作物産量提高60%。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