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盟主戴·比爾斯光芒減退
2016/04/08
中國人轉而青睞小顆鑽石
3月上旬的香港珠寶展會上,近年的主角是提著現金箱子的中國買家。通常他們買的都是1克拉以上的大顆鑽石,但今年情況稍有不同。中國買家不再對大顆鑽石趨之若鶩,而是對小顆鑽石興趣盎然。由於經濟增長減速,價位適中的鑽石産品也開始在中國國內市場受到青睞。
鑽石市場出現波動 |
世界鑽石産業形成了以礦山企業為中心的供給體系。英美資源集團旗下的戴·比爾斯等礦山公司將開採出來的原石賣給印度和以色列等國的拋光加工業者。再由美國第凡內等珠寶零售商購買,製作成戒指和項鍊等飾品。
原石每年的供應量約為25噸,其中70%由戴·比爾斯和俄羅斯的斯埃羅莎(Alrosa)開採。由於具有壓倒性的市場支配地位和需求持續增長等原因,這幾家公司一直控制著市場價格。但是,由於下游的消費變化波及到上游,這種格局已開始瓦解。
在印度西部的蘇拉特市,拋光工人手中原本表面坑坑洼洼的原石被打磨成58面體的鑽石。以往的交易以高檔産品為主,利潤空間較大,而現在交易量下滑盈利惡化。印度寶石商人阿比謝科·都西(音譯)表示,「很多拋光工廠已經停業」。
並非所有的拋光工廠都有資格從礦山公司採購原石。如果要求降價,工廠有可能被剝奪採購權利。但拋光工廠已無法承受礦山公司的要價,自2015年前後開始放棄了交易。
行業專業雜誌也對此發出批評,「戴·比爾斯人為操縱價格,導致市場體系陷入崩潰」,並要求該公司高管辭職。
由於拋光工廠的反對,戴·比爾斯和埃羅莎將不得不下調了原石價格。2015年下調了10~15%。降價直接打擊了礦山公司的經營。戴·比爾斯2015年稅前利潤僅為5.71億美元,比上年大幅下降58%。
戴·比爾斯首席執行官菲利普·梅利耶(Philippe Mellier)表示,「2015年對我們來説是不幸的一年」。為了提高利潤率,戴·比爾斯出售了南非金佰利地區的礦山。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礦山地區在1800年代後半期發現鑽石,將該公司一舉推上鑽石業盟主的寶座。
新的交易所計劃受阻
但實際啟動時間卻將延遲到2016年4月以後。因市場行情惡化,目前似乎並未能吸引太多交易商。
全球鑽石市場的震盪也反映到了日本。日本人結婚時多會選用小顆鑽石。但中國人的購買量不斷增加,東京真珠(Tokyo Pearl)鑽石部門本部長平松久史表示,「如今已經越來越難買到」。大顆鑽石的國際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滑。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商品部 筒井恒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