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物國際價格因南美乾旱走高
2020/11/11
大豆等穀物的國際價格水準正在提高。原因是受拉尼娜現象的影響,主要産地南美持續處於乾旱天氣下,種植延遲,2020~2021年度(2020年9月~2021年8月)的産量或將減少。在巴西,國內庫存較少,當地價格上升,出現了進口美國産穀物的事態。穀物價格走高波及混合飼料價格,巴西産雞肉的價格也出現上漲預期。
從為國際指標的芝加哥期貨(近期合約)來看,11月上旬,大豆漲至約11美元/蒲式耳。玉米為4美元左右。二者的價格均比創出今年最低點的初春上漲逾3成,大豆處於約4年來的高點附近。年初以來維持在3美元水準的玉米自10月中旬起徘徊在4美元左右。
![]() |
在主要生産國巴西的中西部和南部,天氣長期乾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截至10月30日的大豆種植進度僅為35%,比過去5年平均值(38.9%)要慢。
美國農業部的10月供求報告顯示,2020~2021年度的巴西大豆産量預期為1.33億噸,創出歷史最多。據悉由於中國在中美貿易摩擦下增加採購巴西大豆,種植者的熱情高漲,2019~2020年度的産量超過美國,躍居首位。不過在目前,乾旱預報導致大幅增産亮起黃色預警信號。
![]() |
巴西戈亞斯州的大豆田(reuters) |
玉米的種植也存在延遲的隱憂。在巴西,一般先播種大豆,之後播種玉米。如果種植推遲,生長期和乾旱期將重合,很可能導致收穫量減少。當地媒體報導稱,擔心播種推遲的種植者存在為了將來的付款等而在手頭保留玉米庫存的傾向。
在明年春季收穫的2020~2021年度的收成受到關注的背後,還存在陳糧庫存量少的因素。雖然2019~2020年度實現豐收,「但巴西國內處於現貨不足的情況」,日本穀物諮詢公司Green County的代表大本尚之表示。巴西當地的穀物價格正在上升。
巴西貨幣里爾貶值導致種植者的出口意願高漲,再加上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量採購,庫存減少。進入11月,巴西開始購買美國玉米和大豆。日本一家商品期貨企業表示,「作為一大生産國的巴西採購美國産是很罕見的現象」。
穀物價格走高的影響似乎還波及雞肉行情。佔日本雞肉進口量7成以上的巴西産雞肉由於飼料價格的上升,本地化生産成本也在提高。飼料費被認為佔成本的7成,雞肉生産者受到巨大打擊。
當地已開始討論減少用於食肉的只數,認為巴西産雞肉價格會上升的預期正在加強。
在日本,巴西産雞腿肉(冷凍)的批發價截至11月上旬為每公斤約220日元(約合人民幣13.79元),比創出過去30年最低值的9月上漲7%。價格上漲是因為來自餐飲的需求在日本政府的餐飲業援助措施「Go To Eat」下增加,但也有聲音表示「還有可能預先押注了今後的上漲」(日本一家食品加工企業)。
穀物價格走高還可能波及日本全國農業協同組合聯合會發佈的混合飼料的供貨價格。10~12月時隔2個季度上升。很多觀點認為2021年1~3月也將走高,對日本家畜養殖者的經營構成擠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