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第3次上漲的原因

2022/01/21


      廣泛産業使用的有色金屬正再次加強漲勢。除了屬於代表性品類的銅之外,鋁和鎳也出現暴漲。受到歐洲電價上漲帶來的冶煉廠減産和庫存減少的影響,全部有色金屬日趨面臨供應隱憂。在價格上漲的背後,還存在去碳化帶來的供求兩方面的結構變化。由於以有色金屬為代表的物價上漲,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有可能加快推進貨幣緊縮,招致經濟放緩和市場的動盪。

  

     從作為國際指標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鎳3個月期貨來看,1月19日收盤價漲至2萬3154美元/噸,創出自2011年8月以來、時隔9年半的新高。鋁的19日收盤價漲至3050.50美元,處於自2021年10月下旬以來、時隔約2個月的高點附近。銅目前徘徊在約1萬美元/噸,與去年12月中旬創出的最低點相比上漲了約1成。

 

 

      有色金屬行情在2021年曾2次上漲。最初是在隨著新冠疫苗普及帶來的經濟重啟、需求快速復甦的2021年春季前後。銅在5月達到創出歷史最高價的1萬747.50美元。

 

      第2次上漲是在秋季。由於中國電力短缺,發生供給隱憂,以鋁等為中心出現上漲。之後隨著中國政府出台對煤炭市場的干預措施,有色金屬的上漲暫時終結。

 

      從成為第3次上漲的此次來看,漲勢加強的原因之一是變得明顯的歐洲電力價格上漲。

 

      其背後存在的是用作發電燃料的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天然氣價格走高是受包括來自俄羅斯的供應短缺和日趨緊張的烏克蘭局勢等地緣政治風險在內的複雜因素的影響。此外,從長期來看,化石燃料投資的減少、發電量受天氣影響的可再生能源的比率上升等「去碳化因素」也被指出。

    

鋁的生産工廠(資料圖,Reuters)

 

      電價上漲正在招致製造時電力消耗尤其巨大的鋁和鋅等的冶煉廠進行停工和大規模減産。美國鋁業大型企業美國鋁業以「能源價格過高」為由,2021年底宣佈在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的2年裏關閉西班牙的鋁冶煉廠。據報道,即使是擁有歐洲最大規模的年産28萬5千噸産能的法國大型企業敦刻爾克鋁冶煉廠,進入1月後也將減産幅度從此前的10%擴大至15%。

 

      隨著減産,庫存迅速消耗。從LME指定倉庫的庫存來看,鋁比2021年3月的最近高峰減少5成。在鋁和鋅以外領域,電價上漲對生産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庫存同樣正在減少,銅、鎳和鉛的庫存比2021年高峰時減少6成。此外,海上運輸持續混亂等供應制約也在産生影響。

 

       在需求方面,與去碳化伴隨的長期增加預期加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月表示2021年純電動汽車(EV)新車銷量增至上年的2.6倍,達到291萬輛。純電動汽車銷售在美國也大幅增長8成,市場的擴大在全球顯得突出。

 

        與引擎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使用約4倍的銅。純電動汽車配備的鋰離子電池使用鎳,為了減輕汽車重量、延長續航距離,鋁的使用也將隨之增加。

 


    

        各國的純電動汽車銷售強勁,不僅是實際需求者,對投資者來説也是重要的利多因素。在LME交易的銅和鋁等6個主要品類合計的投機資金凈買入量截至1月14日達到28萬1千手,在過去1個月裏增加2成。在可追溯數據的2018年1月以後,達到創出新高的2021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住友商事全球調查公司的本間隆行認為,「目前的行情未必與個別的供求情況相一致,由於歐美基金等投資者進行買入而增強勢頭」。還存在歐美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目前聯袂達到歷史最高水準、日趨警惕通貨膨脹的投資者向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投入資金的一面。

   

 

       有色金屬今後仍面臨上漲風險。日本市場風險顧問公司(Market Risk Advisory)的代表新村直弘指出,「出現純電動汽車等需求增加、作為快速去碳化副作用的電力短缺和供給擔憂疊加的局面,有色金屬價格容易創出新高」。這種去碳化下的新局面作為持續的通貨膨脹因素,在市場上已開始被意識到。

 

       最初,各國中央銀行認為物價上漲是「暫時的」,但鑒於並未緩解的通貨膨脹,轉為開始加快貨幣緊縮。不過,對於能否借助貨幣政策應對在去碳化過渡期産生的、以供求結構變化為原因之一的通貨膨脹,表示懷疑的聲音也不在少數。還存在緊縮政策過度,拉低經濟的風險。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浜美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