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美歐等國將著手統一專利制度

2012/03/06


       6月起日本、中國、美國、歐洲、南韓將就專利制度的統一問題與進行磋商。涉及對象包括40個項目,如怎樣保護在提交申請之前就已經將發明公開的發明者、正在審查的專利技術是否公佈等。日本政府希望通過完善專利制度為日本企業創造一個便於在全球開展經營的環境。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正在急劇擴大,各國希望通過促進與中國的協調將其納入到國際性框架中來。

       全世界的專利申請數每年近200萬件,其中向國外提出的申請佔到4成,但由於各國制度不同,取得專利的計劃很難把握。此外還存在審查時間長、申請費用高等問題。企業一直希望各國能在制度上實現統一。

       佔全世界專利申請數8成以上的歐、美、日、中、韓從2007年起舉行專利局局長會議。6月中旬將在法國科西嘉島舉行新一次會議,屆時將就40個具體項目首次進入磋商並達成協定。然後在大概1年後,從分歧較小的項目開始逐步達成統一,並在各國進行法律修訂程式之後,對制度也進行統一。

       實現統一的焦點之一是從發明公佈到申請的寬限期。對於企業等在提出專利申請之前就已經發佈産品的情況,有的就會因此而失去申請專利的資格。出於保護髮明者權利的目的,美國允許在産品發佈後1年之內提出申請,日本也可以在半年內提出申請,但中國卻不允許。關於是否公佈正在進行專利審查的技術也將進行磋商。

       在美國有時會出現由於技術一直未公開,因此在提出申請後過了幾十年才獲得批准的情況。或是本來已經成為普通技術,卻突然間成為其他公司的專利的情況也有。日本大汽車公司此前就曾為此而支付了數額龐大的和解金等。

       美國於去年9月決定從重視發明時間的「先發明原則」轉為重視申請時間的「先申請原則」,這成為各國加快專利制度統一的契機。預計今後不僅是專利,如何實現實用新方案與創意的統一也將列入議事日程。

       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在去年首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1。中國的《專利法》制定於1984年,到2009年已經修訂過3次。即便如此,中國在智慧財産權方面與各國的摩擦仍然一直不斷,原因就在於執行上的問題。由於中國的申請數量劇增,造成審查人員人手不足。有不少日企相關人士指出,中國在專利糾紛方面地方法院至今仍難以做出公平的判決。圍繞「iPod」等商標權問題,中國除專利方面,在整個智慧財産權領域也開始摩擦不斷。在實現制度統一的磋商中,美日將會要求中國改進執行上的問題。

       中國對於實用新方案和創意有時只進行形式上的審查。森·浜田松本法律事務所律師遠藤誠稱,中國企業傾向於即便是無關緊要,也要設法提出申請,截止到去年年底,有效的實用新方案件數達到了約112萬件。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