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幅放寬大陸直接投資限制
2012/03/21
馬英九政府很早就提出了吸引大陸資金搞活台灣經濟的戰略,2009年7月首次解除了大陸企業對台灣的直接投資限制。開放領域也逐步擴大,此次舉措是這項戰略的第3輪動作。解禁舉措將在1周內開始實施。
此次新開放的領域包含製造業、服務業以及公共建設。其中,製造業包括太陽能電池、LED、冷凍冷藏肉類、水産品、紙製容器、農藥、摩托車、皮革、合成樹脂、化粧品、玻璃容器以及水泥等115個領域,服務業包括風險投資、一部分廣告業以及保潔業等23個領域。而在公共建設方面,則包括大型物流中心、高速公路服務區、橋樑以及展銷會會場等23個領域。如果再加上先前已經開放的領域,製造業的解禁領域將達到204個,佔總體的97%。服務業將達到161個,公共投資領域將達到43個,開放領域所佔比重都提高至51%。
此次放寬限制的特徵可以説是體現了台灣推動兩岸企業合作的姿態。新解禁的太陽能電池和LED外,再加上已經開放的(1)半導體;(2)半導體封裝與檢測;(3)液晶面板;(4)半導體與電子産品製造設備;(5)工具機工具的7個領域中,台灣要求到台灣投資的大陸企業提交與台灣企業進行合作的戰略,而且接受審查。
但在擔心如果擴大大陸企業對臺直接投資,台灣經濟就會被大陸所控制的擔憂情緒在台灣仍根深蒂固。考慮到這些觀點,台灣明確規定在7個主要製造領域對臺直接投資的條件是大陸企業不得具有企業控制能力。除了出資限制之外,台灣政府還在董事人數方面進行限制。在農藥和摩托車等新開放的31個製造業行業中,要求大陸企業只能投資現有企業,而且將出資比例限制在50%以下。
在馬英九政府下,台灣企業對大陸直接投資正在急劇擴大,據台灣經濟部統計顯示,2011年台灣企業對大陸直接投資同比增長7%,已經達到131億美元。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直接投資只有不到1億美元,對於馬英九政府而言,擴大大陸對臺投資已成當務之急。
以此次放寬投資限制為契機,大陸企業很通過向擁有尖端技術和穩定量産經驗的台灣企業出資來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因為今後要在大陸的過度競爭中脫穎而出,技術實力的加強必不可少。
此次台灣把太陽能電池和LED領域列入了允許投資的名單,而希望培育新能源産業的中國大陸也在大力發展這2個行業。在太陽能電池領域,尚德電力等企業正在全球市場加大攻勢。
最近,各企業的盈利情況正在惡化,尚德負責人表示目前不考慮進行海外投資。儘管如此,對於大陸企業來説,台灣企業擁有的技術實力仍然具有吸引力。在太陽能電池領域,能夠安放于曲面屋頂的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將成為今後的主流産品,但中國大陸仍然沒有獲得量産技術。而在LED領域,台灣企業在産生白色光所不可或缺的藍色LED元件方面具有領先優勢。此外,在半導體和液晶面板領域,大陸企業也還欠缺實現最尖端産品穩定生産的經驗。如果台灣企業的這些技術與大陸企業的資金相互融合,有可能孕育出足已抗衡南韓企業和日本企業的強大競爭力。
(新居耕治 台北、 菅原透 上海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