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內部分裂為「親華派」和「反華派」
2012/07/12
東盟原本預定在9日的外長會議後匯總出共同聲明,但在有關南海糾紛的表述問題上,各國意見出現分歧。在時斷時續的非正式協商中,菲律賓和越南要求將南海爭端和「擔心中國」寫入聲明,但輪值主席國柬埔寨多次拒絕了這一要求。
東盟於11日召開了原定計劃以外的「特別外長會議」。希望能匯總出共同聲明,但會議持續了近2小時仍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會議結束後,東盟秘書長素林只透露稱「還沒有得出結論。需進一步討論」。
中國的楊潔篪外長在同一日的外長會議上,針對行動規範的制定,提議啟動協商,並設立促進海洋合作的基金。中國將出資30億元用於資源開發和遇險救援合作等業務,表示將加大援助東盟的力度。
除柬埔寨外,中國還在寮國和緬甸的基礎設施完善等方面提供鉅額援助,以培育「親華派」。另一方面,對在南海問題上持對立態度的菲律賓和越南採取強硬措施。其戰略是打亂東盟各國步調。
日美為阻止在南海上出現「中國領先」局面,欲以遵守聯合國海洋法條約等國際法為武器進行反攻。在12日的東盟地區論壇(ARF)上,也極力呼籲中國遵守國際法。不過,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受日本國會日程安排影響,到達金邊延期至11日。10日在日本外相缺席的情況下召開了中日韓三國與東盟的外相會議,會上中國外長進行了長達20分鐘左右的演講,掌握了會議的主導權。
(伊藤學 仰光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