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3國嘗試跨境物流自由化
2013/02/01
3國運輸部長簽署的跨境物流協定規定,穿越3國的22條通道、15處跨境關卡實現自由通行。在4月中旬之前將全部落實。在初期,將以450輛(3國各150輛)卡車和大客等為對象發給通行許可證,持有許可證的卡車等可以在3國間自由通行。
目前,由於需要完成海關通關和檢疫手續,必須暫時卸下運輸的物品,而根據協定,卡車可在不卸下物品的情況下跨境通行。此外,3國還計劃統一通關文件格式等具體手續。
零部件和模具産業正在成長的越南,和以汽車産業為主要業務的泰國之間的貿易額在2011年為82億美元,5年裏擴大至1.7倍。與此同時,物流也在迅速增長。利用船運需要花費1周~10天左右,而用卡車則只需3~4天時間,而在此次協定簽署後,陸路運輸時間有望縮短至2天左右。
東盟(ASEAN)力爭到2015年建立經濟共同體,目前正在加快建設區域內的物流基礎設施。其中,湄公河地區被視為東南亞的「物流要塞」。如果越南至泰國間的陸路運輸不斷活躍,勞動密集型産業等將加快向處於兩國之間、人工費低廉的寮國和柬埔寨轉移,有望形成以泰國為中心的加工與組裝的國際分工格局。
此外,還將建設自越南穿過泰國,連接緬甸的主幹道路。在泰國等國的援助下,道路維護和橋樑加固工程已經啟動,由於一體化運輸網的構建,對緬甸投資有望獲得擴大。
企業也已經開始行動。日本矢崎總業已經在柬埔寨建設了線束工廠。該公司將從泰國工廠採購的零部件運到柬埔寨加工後,再銷售給泰國的汽車和摩托車廠商。此外,小型馬達製造商日本美蓓亞(Minebea)將在泰國和柬埔寨工廠進行數位相機零部件組裝等業務的分工。
(伊藤學 河內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