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多國央行為遏制通膨痛苦加息

2022/04/15


  亞太地區國家的中央銀行正在加快貨幣緊縮步伐。繼4月13日紐西蘭(NZ)連續第4次加息之後,14日南韓和新加坡也決定收緊貨幣政策。當務之急是遏制目前的通貨膨脹,此外作為防止資本外流的貨幣貶值應對措施,加息還反映出亞太國家的央行不得不追隨美國的苦衷。

   

  4月14日,南韓銀行(央行)時隔2個月把年度政策利率上調0.25%,加息至1.50%。由於市場上維持利率不變的預期佔優勢,此次加息引發市場驚訝。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也於當天決定收緊貨幣政策,這是繼2021年10月和2022年1月之後連續第3次實施緊縮。

    

      

  4月8日,政治混亂加劇的斯里蘭卡決定加息,13日紐西蘭決定上調利率。進入4月後,亞太地區多家央行表現出收緊貨幣政策的姿態。

    

  這些國家之所以紛紛收緊貨幣政策,是因為物價上漲速度加快。

   

  南韓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4.1%,達到約10年來的高點,遠遠超過南韓央行的物價穩定目標2%。南韓央行表示,「由於俄羅斯進攻烏克蘭等原因,國內外經濟金融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南韓物價上漲壓力比預期更大」。在總裁職位空缺的情況下,南韓央行的6名金融貨幣委員一致決定加息。關於將來的情況,南韓央行稱,「預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上漲率會超過(南韓)央行的目標」,暗示有可能會追加上調利率。

     

  最近紐西蘭的物價上漲率達到約30年來的高點,新加坡達到9年來的高點,能源及糧食價格暴漲的影響波及亞太地區。原油進口國印度的中央銀行雖然在4月8日保持政策利率4%不變,但有觀點認為,隨著通貨膨脹加劇,「6月將轉為加息,到年底政策利率將提高到4.75%」(大華銀行)。

   

亞洲多國的通膨迅速加劇(3月,印度加爾各答)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加息步伐有可能進一步加快,這也在推動亞洲央行轉向收緊金融政策。因為如果美國利率上漲、與亞洲各國的利率差縮小,世界資金將流向美元資産,亞洲以新興市場國家為中心將出現資本外流。

    

  實際上,南韓加快加息的背景是韓元貶值,目前韓元兌美元處於約2年以來低點。由於會陷入本國貨幣貶值、隨著進口産品的價格上漲、通貨膨脹會進一步加劇的惡性循環,各國央行對美聯儲的動向已表現出神經質。

        

  按照亞洲開發銀行(ADB)的最新預測,南韓的經濟增長率將由2021年的4%減速至3%,新加坡由7.6%減速至4.3%。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整體增長率也將由2021年的6.9%下滑至2022年的5.2%。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後,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感增強。如果中國「動態清零」政策長期化,中國經濟明顯減速,亞洲周邊國家的增長率也將下滑。各國央行需要防止陷入經濟衰退,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決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野貴司 新加坡、細川幸太郎 首爾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