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啟討論新建核電站背後的焦慮

2022/08/29


      關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24日指示進行討論的新一代核電站的開發和建設問題,日本經濟産業省將在由專家組成的審議會的相關會議上進行討論。日本開始以新建核電站為目標採取行動的背後原因,除了確保電力的穩定供應和脫碳方面的需要之外,還有對核能産業的技術和人才不斷萎縮的焦慮。認為日本處在如此下去將無法自行建設核電站的緊要關頭的危機感在背後起到了推動作用。

      

     

      岸田文雄在8月24日于首相官邸召開的GX(綠色轉型)執行會議上指示對「開發和建設嵌入了新安全機制的新一代革新型反應爐」。日本經濟産業省25日召開了綜合資源能源調查會(經濟産業相的諮詢機構)原子能小委員會會議,確認了年底之前在相關審議會會議上展開討論的方針。

 

      由於2011年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事故,日本政府此前的立場是不考慮新建核電站。如果不新建的話,日本核能産業的萎縮將不可避免。

 

      據日本經濟産業省稱,假設日本所有核電機組的運作時間都達到法定最長的60年,2030年36台核電機組的合計發電能力約為3700萬千瓦,到2050年核電機組將會減少到23台,發電能力下降到2300萬千瓦。到2060年,核電機組將進一步減少到8台,發電能力降至900萬千瓦。

    

自2009年北海道電力泊核電站3號機組啟動運作後,日本國內沒有再新設核電站(kyodo)

      

      據成員包括三菱重工業和日立製作所等企業的日本電機工業會介紹,2011年度,日本核能産業建造商等的從業人員超過1.3萬人,但地震以後呈現出減少趨勢。2020年度減至1萬人,降幅超過兩成。

 

      日本國內最後的新建項目是2009年開始運作的北海道電力泊核電站3號機組,已經服役10年以上。如果加上前期的環境影響評估等,核電站建設被認為是需要耗費10年時間的長期項目。

  

      日本電機工業會的統計顯示,2018年度時,從核電站建造企業中有建造經驗的人的比例來看,50歲以上的人大體上達到三分之二。而39歲以下的人還不到三分之一。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因老齡化而逐漸退休,技術傳承成為課題。

 

      日本政府將討論建設革新型輕水反應爐。雖説是「革新型」,但仍以安全措施為主,使用水來冷卻核反應爐的結構與現有反應爐沒有區別。由於可利用現有技術經驗,技術方面的可行性最高。日本經濟産業省的審議會制定了以2030年代投入運作為目標的技術開發進度方案。

 


      日本以外國家等積極投資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高速反應爐、高溫氣體反應爐等反應爐尚處於開發階段,無法預測投入商業運作的時間。經濟産業省認為,目前能夠討論具體建設的只有革新型輕水反應爐。

  

      儘管如此,仍存在很多課題。實際做出投資判斷的是企業。

  

      雖然有企業稱「希望繼續提出與可再生能源共存的核電站方案並進行開發」(東芝),但也有公司指出「如果不能預料能否收回投資,就無法做出新建核電站的判斷」(電力公司)。在8月25日召開的小委員會會議上,也有與會者説「無法斷言民間企業有充分的動力實施新投資」。

 

      在如今已經實現自由化的日本電力市場上,核電受到發電成本低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壓制,很難預測能否獲得可確保收益的售電收入。核電站産生的乏核燃料再處理工廠無法運轉,以及高水準放射性廢棄物(核垃圾)處理場尚未確定等問題也損害了業務的預見性。

 

      日本經濟産業省今後將在審議會會議上討論這些課題的政策支援措施。作為降低收入預測難度的措施,長期保證核電站收入的方案已浮出水面。

 

      日本政府在能源基本計劃中提出了將核電在2030年度總發電量中的佔比提高至20~22%的目標。但並沒有具體提出2030年度以後的核電站使用方針。仍會堅持儘量降低核電依賴度的方針。探討新一代核電站的建設時,需要重新討論未來利用核電站的整體狀況。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